期刊文献+

论儒家思想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当代意义——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中心 被引量:4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人类文化所具有的习得性或继承性是人类得以以"人"的方式存在而区别于一般动物的一个基本原因。与时代的要求相适应的、内化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儒家思想之精华是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建设之内在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追求"普遍和谐"的基本价值取向及其文化生态模式可以为我们今天进行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以下两个方面的借鉴:其一,从注重普遍和谐的要求出发,应当高度重视对于"和谐"的系统追求。儒家文化生态模式注重和谐性、平衡性与稳态性的基本运行机理应当对于我们今天寻求"可久、可大"的和谐之道提供某种程度的警示作用。其二,儒家思想注重追求"和谐"与"生生"内在统一的价值取向,有助于消除追求和谐过程中的片面性。
作者 李翔海
出处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7-53,共7页 Jianghai Academic Journal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研究"(项目号:07&ZD038)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 1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M].华夏出版社,1989.第161页.
  • 2成中英:《世纪之交的抉择》,知识出版社1991年版,第173、201页.
  • 3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黄晓金等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作者异论”.
  • 4马克斯.韦伯《儒教与道教》,王容芬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 5艾森斯塔特.《反思现代性》,旷新年等译,三联出版社,2006年.
  • 6李翔海.中国哲学文化生态模式的理论特质及后现代意义[J].中国哲学史,2004(2):5-13. 被引量:14
  • 7格里芬编 王成兵译.《后现代精神》[M].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161-185页.

二级参考文献10

  • 1施忠连,李廷祐.论《周易》的生命哲学[J].周易研究,1998(4):58-61. 被引量:6
  • 2刘福森.自然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的理论困境[J].中国社会科学,1997(3):45-53. 被引量:212
  • 3.《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与世界化》[M].北京和平出版社,1988..
  • 4成中英.《世纪之交的抉择》[M].上海知识出版社,2001年版.第173-201页.
  • 5蔡仁厚.《孔孟苟哲学》之“孔子之部”[M].台北学生书局,1984年版..
  • 6李翔海.《生生和谐——重读孔子》[M].,.第38-43页.
  • 7格里芬编 王成兵译.《后现代精神》[M].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161-185页.
  • 8大卫·格里芬编 马季方译.《后现代科学》[M].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年版..
  • 9AlbertSehweitzer.《敬畏生命》[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
  • 10AldoLeopold.《沙乡年鉴》[M].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同被引文献15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