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多位一体是莱布尼茨宗教哲学的基础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多位一体与作为辩证法的三位一体产生于古希腊思想,而作为宗教奥秘的三位一体思想在基督教思想中得到凸显。西方哲学史从古希腊开始就从本体论、逻辑学、认识论等各个角度展示着多位一体的思想,只不过各个历史阶段侧重点不一样。莱布尼茨从认识论的层面对多位一体的思想作了深入论证,这突出地表现在其宗教哲学中处处隐含着三位一体或多位一体的思想。
作者
侯忠海
机构地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
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5-110,118,共7页
Philosophical Research
关键词
多位一体
宗教哲学
莱布尼茨
三位一体
基督教思想
西方哲学史
希腊思想
历史阶段
分类号
B920 [哲学宗教—宗教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40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9
1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M].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119页.
2
莱布尼茨,2002年.《人类理智新论》上册,陈修斋译,商务印书馆.
3
罗蒂 李幼蒸译.《哲学和自然之镜》[M].三联书店,1987年.第283页.
4
罗素.2000年:《对莱布尼茨哲学的批评性解释》,商务印书馆.
5
麦基编.《思想家》[M].三联书店,1987年..
6
《16—18世纪西欧各国哲学》,1975年,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商务印书馆.
7
Leibniz,G.W.,2007,Theodicy,BiblioBazaar.
8
Leibniz,G.W.,2008,The Monadology,tran.by R.Latta,Forgotten Books.
9
莱布尼茨.《神义论》.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2003年出版,第109页.
共引文献
40
1
李文阁.
活动、生命、意见和思维方式——我所理解的马克思哲学[J]
.学术研究,2004(7):46-52.
被引量:12
2
聂运伟.
论柏拉图摹仿说的知识学背景——兼析柏拉图学说的伦理学底蕴[J]
.哲学研究,2004(8):48-52.
被引量:3
3
周昌忠.
后现代科学实在论[J]
.哲学研究,2001(7):67-72.
被引量:2
4
段德智,李文潮.
试论莱布尼茨的现象主义与单子主义的内在关联——对国际莱布尼茨研究中一个重大问题的回应[J]
.哲学研究,2002(9):23-30.
被引量:4
5
秦龙.
西方哲学形而上学传统的本质追问与意义确认[J]
.江汉论坛,2005(5):62-66.
被引量:1
6
张云鹏.
试论吉登斯结构化理论[J]
.社会科学战线,2005(4):274-277.
被引量:49
7
潘德荣.
认知与诠释[J]
.中国社会科学,2005(4):63-72.
被引量:14
8
浦永春.
汉娜·阿伦特的哲学之思[J]
.浙江学刊,2005(6):59-63.
被引量:3
9
胡兵.
回归生活世界与人的自我生成[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0(6):17-20.
10
涂纪亮.
实用主义认识论观点的演变[J]
.哲学研究,2006(1):53-58.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5
1
麻天祥.
中国宗教哲学思维模式的理论探索[J]
.中国宗教,2007(10):24-27.
被引量:1
2
段德智.
中国大陆近30年来的宗教哲学之争及其学术贡献[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62(1):17-22.
被引量:6
3
张志刚.
宗教哲学的中国意义[J]
.中国宗教,2010(6):18-21.
被引量:2
4
赵林.
康德与西方宗教哲学[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65(2):23-23.
被引量:1
5
王锟.
论谢扶雅对怀特海宗教哲学的吸收和融会——兼与怀特海上帝观之比较[J]
.世界宗教研究,2012(2):112-119.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
1
王倩雅.
马克思宗教观与中国化体系的构建[J]
.求索,2013(4):100-102.
1
唐逸.
迈入中世纪的思想家:波依修斯[J]
.世界宗教研究,2000(3):1-10.
被引量:1
2
雷升录,雷红霞.
诗性之思——海德格尔关于希腊思想本源之思[J]
.安康师专学报,2002,14(4):8-13.
3
郝文杰,陈劼.
海德格尔的“物性”思想[J]
.美术观察,2013(11):115-115.
4
孟晴.
打开文史哲专业的“黄金罗盘”[J]
.招生考试通讯(高考版),2008(5):18-19.
5
赵红艳,张壮.
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看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认识[J]
.理论界,2008(4):85-86.
6
银兴贵.
论古希腊的和谐思想及其现代启示[J]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29(4):21-23.
7
尚文华.
“柏拉图—《约翰福音》”问题的康德式解释——在哲学与宗教之间的《道路与真理》[J]
.哲学分析,2013,4(1):190-196.
被引量:2
8
张秀娟.
苏格拉底的“知识即美德”之解读[J]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8(3):38-40.
被引量:3
9
熊义刚.
论尼采对基督教的批判[J]
.群文天地,2009(4):69-70.
10
“诠释柏拉图”学术研讨会征稿通告[J]
.世界哲学,2015(2):106-106.
哲学研究
2012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