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四川档案》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2-14,共3页
Sichuan Archives
同被引文献27
-
1李海军.档案信息转化为“档案知识”的技术框架探讨[J].山西档案,2007(1):28-30. 被引量:5
-
2林周佳.档案的语义级检索技术研究[J].档案与建设,2007(9):24-25. 被引量:7
-
3王兰成.论知识集成环境下的档案信息组织与检索发展[J].档案学研究,2008(5):45-50. 被引量:11
-
4曾娜.网络档案信息资源组织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0(1):45-49. 被引量:12
-
5张正强,卞刚.现代档案著录的原则与原理[J].中国档案,1999(10):39-41. 被引量:9
-
6邓绍兴.《中国档案分类法》是一部具有我国特色的档案分类法[J].北京档案,1996(9):20-23. 被引量:2
-
7贺德方,曾建勋.基于语义的馆藏资源深度聚合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38(4):79-87. 被引量:113
-
8吕元智.数字档案资源知识“关联”组织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2(6):44-48. 被引量:24
-
9吕元智.数字档案资源体系的语义互操作实现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3(5):53-57. 被引量:16
-
10吕元智.数字档案资源跨媒体语义检索实现框架与关键问题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4(2):65-70.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38
-
1邵璐.本体与元数据融合驱动的数字文化资源语义组织研究[J].图书馆界,2022(6):12-16. 被引量:2
-
2王宁,孔梦帆,于雪.大数据背景下高校人事档案数据化组织流程与实现路径研究[J].情报科学,2022,40(11):103-109. 被引量:12
-
3周铭,彭文英.档案检索语言发展趋势论略[J].云南档案,2005(3):13-15. 被引量:2
-
4周铭,吕榜珍.《中国档案主题词表》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展望[J].机电兵船档案,2006(6):28-30. 被引量:3
-
5李春雷.试析《中国档案主题词表》未能广泛推广使用的客观原因[J].云南档案,2008(6):44-45. 被引量:2
-
6李琼.对《中国档案主题词表》未能广泛使用的几点思考[J].城建档案,2016,0(7):95-97. 被引量:4
-
7郝伟斌,袁慧慧,王君仪.文化遗产档案智慧数据资源建设研究[J].档案管理,2021(6):80-81. 被引量:4
-
8刘志森.转移还是扩展——对“档案价值转移律”的批判与思考[J].档案与建设,2021,4(12):42-45.
-
9平硕,杨安莲.数字人文背景下军队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J].档案天地,2022(2):30-34. 被引量:1
-
10高大伟,蒋雪洁,丁晓雪,陈阿辉.供需问题、理论内涵与关键策略:企业档案资源体系高质量发展探析[J].档案学通讯,2022(2):48-57. 被引量:15
-
1马仁杰,李志阳.中外两种档案信息分类法的比较研究[J].档案学通讯,1997(4):10-14.
-
2和宝荣.档案分类问题的若干“热点”[J].档案学研究,1993(A01):5-6.
-
3张正强.对《中国档案分类法》列类方法的思考[J].档案学研究,1993(3):68-70. 被引量:1
-
4荷文.《中国档案分类法》修订工作情况[J].档案学研究,1993(3):65-67.
-
5邓绍兴.中国档案分类法产生的客观基础和特点(续完)[J].档案学通讯,1995(6):12-16. 被引量:2
-
6赖小惠.殊途同归:在“媒体融合”,时代回望“全媒体”[J].网络传播,2015,0(5):78-79.
-
7王健爽.试论图书分类法与档案分类法的区别[J].图书情报通讯,2002(2):38-38.
-
8隋欣,刘逸帆,范国平.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广播发展——第二届中国广播学研讨会综述[J].中国广播,2011(3):4-6. 被引量:3
-
9邓绍兴.《中国档案分类法》第二版析要[J].上海档案,1996(3):9-12.
-
10邢涛.浅谈文书立卷改革[J].天津档案,2002(2):2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