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循证医学方法运用于《金匮要略》研究的探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过对循证医学与《金匮要略》关系的分析,探讨了循证医学运用于《金匮要略》研究的方法,认为将循证医学方法运用于《金匮要略》的研究,将有助于提高其研究水平,并促进中医理论发展。
作者
张盖
机构地区
成都中医药大学
出处
《中医研究》
2012年第3期4-6,共3页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Research
关键词
循证医学/方法
《金匮要略》
分类号
R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1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21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尚尔鑫,范欣生,段金廒,唐于平,陶静.
《金匮要略》方药用量与功效变化的探讨[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1):13-16.
被引量:12
2
杨红,刘建平,李宇航,郭明章.
小青龙汤治疗哮喘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8,15(1):25-29.
被引量:11
二级参考文献
41
1
王宝琮.
中药小青龙汤加减佐治婴幼儿哮喘35例疗效观察[J]
.华夏医学,1994,7(3):74-75.
被引量:1
2
杨桦,洪杰斐,袁汉饶.
小青龙汤对哮喘病人嗜酸性粒细胞及白介素5的影响[J]
.辽宁中医杂志,2004,31(6):486-487.
被引量:19
3
张爱玲.
小青龙汤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临床观察[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4,23(5):11-13.
被引量:23
4
陈文利,梁晓海,凌钦亮.
辨证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60例[J]
.河南中医,2005,25(4):54-54.
被引量:11
5
张涤.
小青龙汤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疗效观察[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4):74-75.
被引量:8
6
李影捷,惠萍,范发才.
小青龙汤加减治疗过敏性鼻炎并哮喘42例疗效观察[J]
.河北医学,2005,11(6):560-562.
被引量:5
7
李雪珍,陈治林.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69例临床观察[J]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2):1562-1563.
被引量:3
8
佟海岩.
浅议中药的量效关系[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5,27(3):48-49.
被引量:10
9
李兰铮,杨志文,单丽囡.
加味小青龙汤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30例[J]
.陕西中医,2005,26(8):740-742.
被引量:11
10
王绍印.
仲景方细辛用量探讨[J]
.国医论坛,2005,20(5):4-4.
被引量:6
共引文献
21
1
华永庆,谢海棠,段金廒,宿树兰,秦萍.
当归芍药散治疗痛经的方药量效关系研究[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9,14(5):557-563.
被引量:20
2
段金廒,范欣生,宿树兰,唐于平,尚尔鑫,李文林,郭建明,华永庆.
中药及方剂量效关系的研究进展与思考[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4):241-245.
被引量:22
3
段金廒,吴勉华,范欣生,张艳军,刘成海,唐于平,尚尔鑫,王中越.
中医方药量-效关系科学问题的探讨[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1):1-6.
被引量:21
4
姜良铎,李耀辉.
2009年中医内科学术论文巡礼[J]
.环球中医药,2010,3(1):1-9.
被引量:1
5
薛晓焕,宋俊生,熊俊,高岑,周煜凡,商铁刚.
《伤寒论》方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杂志,2011,38(2):370-373.
被引量:2
6
穆亚玲,牛红星.
自拟中药复方治疗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32例临床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7):53-54.
7
邱明亮,毛静远,王家莹,王贤良,侯雅竹.
苓桂术甘汤及其加味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Meta分析[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6):243-247.
被引量:43
8
宋芊,李友林,李丹阳,蔡砚美.
定喘汤治疗哮喘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J]
.中医药学报,2012,40(4):52-59.
被引量:13
9
张斐,杜武勋,朱明丹,许艳伶,冯利民.
中药复方量效关系研究现状[J]
.中医杂志,2013,54(1):74-77.
被引量:23
10
何世民,郭忻.
《备急千金要方》汤剂中麻黄剂量研究[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0(3):427-429.
被引量:3
1
赵静,曹洪欣,张志斌,张华敏.
金元医家对温病病因病机的认识[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16(1):8-9.
被引量:1
2
汤煜媛,张玲梅.
从十二消息卦论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J]
.中医药导报,2017,23(3):8-10.
被引量:1
3
阴元资.
中医理论的现代研究及应用[J]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21):149-149.
4
王泽颖.
从方法论看中医理论发展的几个问题[J]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3,17(1):9-11.
5
于念东,胡春雨.
论概念的规范化是中医理论发展的基础[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1):20-21.
被引量:2
6
王秋菊.
论《内经》阴阳学说对中医理论发展的影响[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4):205-206.
被引量:1
7
沈杰.
杨上善撰注《黄帝内经太素》的特点和成就[J]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4):462-462.
被引量:3
8
于波,谭梦晖.
明晰概念是中医理论发展的基础[J]
.河北中医,2001,23(8):633-634.
被引量:3
9
汪运富,李珍,李菊.
从三焦、命门形质之争看脏腑研究[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22(4):259-260.
被引量:3
10
曹洪欣,赵静,张志斌,张华敏.
金元时期温病学发展状况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9,15(1):3-4.
被引量:6
中医研究
2012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