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高等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6-17,共2页
China Higher Education
同被引文献12
-
1甘北林.2000年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展望[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0(2):4-6. 被引量:5
-
2淡华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研究报告[J].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8(2):38-45. 被引量:62
-
3路得.未来大学生就业市场十大趋势[J].中国青年研究,2002(1):28-30. 被引量:1
-
4何宪.网上人才市场发展新思路[J].中国人才,2000(2):4-7. 被引量:2
-
5马俊杰.就业指导大有可为[J].中国高等教育,2000(6):14-15. 被引量:7
-
6王致胜,李秋柱.加快毕业生就业市场化进程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2000(5):19-21. 被引量:4
-
7茅鸿祥,金星火,贺绍禹.我国高等教育未来十年发展的政策建议[J].教育发展研究,2000,20(5):5-10. 被引量:12
-
8瞿振元.深化就业制度改革为实现“十五”计划提供人才保障[J].中国高等教育,2000(22):3-7. 被引量:10
-
9余秀兰.试析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J].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0(5):24-27. 被引量:1
-
10吕东伟.从深层次新视角思考大学生就业问题——与亚洲开发银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汤敏博士对话之二[J].中国高等教育,2003(3):8-11. 被引量:64
引证文献4
-
1洪萍,颜三忠.创新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的思考[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3(1):84-87. 被引量:2
-
2张晓娟.当前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2,23(3):85-88. 被引量:1
-
3朱华,周玉霞.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培育[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6(3):25-28. 被引量:2
-
4郑松涛.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高峰压力的对策探讨[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1,1(4):89-91.
二级引证文献5
-
1闵捷.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就业分析[J].大众商务,2010(10):192-192.
-
2谢胜军,赵素芬,李海兵.大学生就业指导全程化的探索[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4(4):536-538. 被引量:12
-
3于潇淳,李宗娟.高校学生职业教育策略探研[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30(3):98-100.
-
4朱欣.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研究状况综述[J].高校教育管理,2013,7(5):121-124. 被引量:9
-
5罗双发.从人力资本产权看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的变革[J].青年探索,2004(3):16-20. 被引量:18
-
1马晓旭.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和运行[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22):47-48. 被引量:11
-
2韩雯琛.构建高校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的思考[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6,19(4):131-132. 被引量:6
-
3姜法魁,马传峰.适应新形势 建立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1999(15):54-55. 被引量:1
-
4王潇伟,郭莹,王建军.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的创新[J].科技风,2011(21):214-214.
-
5郎红波.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的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26(8):8-9. 被引量:7
-
6熊丙奇.从“县一中”到“超级中学”现象[J].内蒙古教育,2013(2):34-35.
-
7夏祖述.一流高校要有一流保卫工作[J].中国高教研究,1998(6):72-73.
-
8范爱武,张成林,宋毅.如何帮助青年教师合理设计和完善人生目标[J].体育师友,1997,20(1):25-26.
-
9郑锋.构建和谐校园 打造一流高校[J].群众,2009(10):59-61.
-
10黄兴海,熊彦普.德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与运行机制探究[J].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论丛,2011,0(2):15-18.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