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析吴又可《温疫论》下法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温病学说形成于明清时期,并随之涌现了一批著名的温病学家,其中以吴又可为最早且具有代表性的医家,其编撰的《温疫论》亦成为温病学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之一。笔者通过对《温疫论》的研读,归纳其治法中下法的运用特点,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作者
惠毅
闫曙光
杨宇
机构地区
成都中医药大学
出处
《四川中医》
2012年第3期49-50,共2页
Journal of Sichua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温疫论
吴又可
下法
分类号
R254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R243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5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25
1
王晓萍,周语平.
浅谈吴又可《温疫论》的“杂气”病因说[J]
.甘肃中医,2006,19(3):1-3.
被引量:2
2
臧文静,朱颖.
吴有性治疗瘟疫特色[J]
.山东中医杂志,2010,29(1):12-13.
被引量:2
3
王良,黄秀深,罗雄.
探讨吴又可分析瘟疫的发病原因和机制[J]
.四川中医,2010,28(1):41-42.
被引量:8
4
岳冬辉.
《疫疹一得》论治温疫方药特色探析[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4(4):228-230.
被引量:10
5
赵艳,于华芸.
吴有性治疫方探析[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8):150-151.
被引量:6
6
刘一,刘维政.
吴有性学术思想浅析[J]
.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5):39-41.
被引量:7
7
邢玉瑞,乔文彪.
中医病因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吴有性[J]
.医学争鸣,2011,2(4):23-25.
被引量:1
8
范逸品,刘鲲鹏,王乐,曹洪欣.
寒疫论治[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4):356-356.
被引量:20
9
岳冬辉.
中医疫病病因学理论探析[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12):3044-3047.
被引量:27
10
韩尽斌,孟志强,曲毅,石卫东,徐新春,朱建民.
试论吴有性杂气论乃现代病因思想之萌芽[J]
.江苏中医药,2014,46(2):3-5.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3
1
马金玲,于海,魏岩,张文风.
吴有性《温疫论》之“证、法、方”浅析[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7(4):713-715.
被引量:5
2
郭晓黎,任红艳,任小宁,崔淑兰.
浅析《温疫论》祛邪法在温疫不同阶段的应用[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22,43(4):13-16.
被引量:1
3
刘俊楠,杨桂仙,范琦,王硕,刘思敏,赵东凯.
《温疫论》治疗思想在中医治疗寒湿疫中的应用体会[J]
.中国实用医药,2023,18(24):169-171.
二级引证文献
6
1
张文风,曹方,魏岩.
基于“肺脾同治”法探析寒湿疫中人参的应用[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38(8):831-834.
被引量:4
2
李志更,陈小蓉,刘理想.
2020—2021年度中医历代名家病证治法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2,28(11):1740-1746.
3
张楚楚,刘莹,张伟娜,李海燕.
中医古籍临床今用存在问题与路径[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3,38(1):67-72.
被引量:5
4
周紫云,黄书婷,渠景连,郭永胜.
吴又可运用三承气汤辨治温疫思想探析[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3,38(11):5163-5166.
5
刘俊楠,杨桂仙,范琦,王硕,刘思敏,赵东凯.
《温疫论》治疗思想在中医治疗寒湿疫中的应用体会[J]
.中国实用医药,2023,18(24):169-171.
6
刘鑫瑶,臧凝子,王琳琳,王梅,邹吉宇,王亚勤,孙婉宁,彭成飞,吕晓东,庞立健.
COVID-19诊疗信息、中医证型分布及组方用药规律的文献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24,42(1):9-15.
被引量:1
1
程宜福.
浅谈吴又可《温疫论》的主要学术思想[J]
.皖南医学院学报,1995,14(4):464-465.
被引量:1
2
刘英锋,傅志红.
论吴又可逐邪三说的意义[J]
.江西中医药,1996,27(5):54-54.
3
鞠少斌,杨克彬.
论吴又可《温疫论》中的体质学说[J]
.新中医,1996,28(4):6-8.
被引量:5
4
张鸿彩.
论吴又可的治疫特点[J]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3,17(4):2-5.
被引量:2
5
盛增秀.
《温疫论》论汗及其临床意义[J]
.吉林中医药,1989,9(3):5-6.
6
沈庆法.
吴鞠通对《温疫论》的继承和发展[J]
.上海中医药杂志,1989(7):38-40.
被引量:1
7
梁迪赛,袁丁.
谈下法在《温疫论》中的应用[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1,34(4):53-54.
被引量:2
8
吕志杰.
《温疫论》对大黄的重视和应用[J]
.中医杂志,2004,45(7):556-556.
被引量:1
9
崔爱民.
论《温疫论》祛邪大法及其应用原则[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6):115-117.
被引量:8
10
杨耀勇.
《温疫论》治疫三法[J]
.中医研究,1999,12(3):5-6.
被引量:2
四川中医
2012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