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求高次方程的有理根再看“十字相乘法”
摘要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要求理解配方法,会用因式分解法、公式法、配方法解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其中,和原来的教学大纲相比,并不要求掌握“十字相乘法”,认为十字相乘法并不是一种通法,
参考文献5
-
1吕希元.新课标下的因式分解在高中的拓宽[J].科教文汇,2010(6):74-74. 被引量:4
-
2赵宏渊.再谈“十字相乘法”该不该删掉[J].数学教学研究,2008,27(6):54-56. 被引量:2
-
3王尚志,张思明,胡凤娟.如何认识“十字相乘法”?(一)[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半月高中),2008(6):6-8. 被引量:4
-
4杨慧娟,邢蓉,李明兰.也谈“十字相乘法”——新加坡教材中的十字相乘法介绍及思考[J].数学通报,2006,45(10):48-50. 被引量:9
-
5邝孔秀.“十字相乘法”该删吗?[J].数学通报,2001,40(10):22-23. 被引量:10
二级参考文献14
-
1罗玮玮.关于“十字相乘法”是否应保留的一点思考[J].上海中学数学,2007(4):5-6. 被引量:2
-
22005年中国数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扩大会议实录[J].数学通报,2005,44(4):1-13. 被引量:28
-
3杨慧娟,邢蓉,李明兰.也谈“十字相乘法”——新加坡教材中的十字相乘法介绍及思考[J].数学通报,2006,45(10):48-50. 被引量:9
-
4严士健.面向21世纪的中国数学教育[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
-
5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3..
-
6左双奇.初中生“因式分解”学习情况的调查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1998,(2).
-
7郑毓信 梁贯成.认知科学建构主义与教学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80-181.
-
8Tay Choon Hong, Mark Ridding, Martin Grier (New Mathematics Count). Singapore, 2001
-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
-
10吕世虎;张定强.中学数学新课程教学策略,2006.
共引文献15
-
1杨慧娟,邢蓉,李明兰.也谈“十字相乘法”——新加坡教材中的十字相乘法介绍及思考[J].数学通报,2006,45(10):48-50. 被引量:9
-
2王尚志,张思明,胡凤娟.如何认识“十字相乘法”?(一)[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半月高中),2008(6):6-8. 被引量:4
-
3赵宏渊.再谈“十字相乘法”该不该删掉[J].数学教学研究,2008,27(6):54-56. 被引量:2
-
4王尚志,张思明,胡凤娟.如何认识“十字相乘法”?(二)[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半月高中),2008(7):17-18. 被引量:2
-
5徐智愚.再谈“十字相乘法”[J].上海中学数学,2009(6):1-2.
-
6张静.从求高次方程的有理根再看“十字相乘法”[J].福建中学数学,2012(1):24-25.
-
7付慧.浅谈新课标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问题与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13(11):7-8.
-
8时曼曼.十字相乘法去是留之我见[J].亚太教育,2015,0(17):123-124.
-
9杨军,王明星.高观点下的初等数学案例探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5,36(6):64-67.
-
10于大平.初中数学微课程的实践探索——以“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微课程开发为例[J].数字教育,2016,2(1):77-81. 被引量:7
-
1陈德前.一个容易忽视的问题[J].中学教与学,2001(7).
-
2戴根元.一个容易忽视的问题[J].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2000(6):3-3.
-
3刘汝超.一元一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应用[J].初中生辅导,2002,0(15):29-30.
-
4张静.从求高次方程的有理根再看“十字相乘法”[J].福建中学数学,2012(1):24-25.
-
5曹银兵.胸中有理 练中有法[J].考试周刊,2007(20):103-103.
-
6错在哪里?[J].中学数学教学,1990(1):48-49.
-
7赵建功.浅谈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运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1994,0(2):39-42.
-
8陈贵瑶.高中代数新增内容的复习[J].中学教研(数学版),1983,0(2):8-15.
-
9周东庭,吴春平.怎样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有理根[J].中学数学教与学(下半月初中读本),2009,0(5):57-59.
-
10周东庭,吴春平.怎样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有理根[J].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09(1):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