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炭素行业的影响
被引量:5
出处
《炭素技术》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8-21,共4页
Carbon Techniques
同被引文献23
-
1李圣华.目前我国石墨电极的市场品种质量和对策[J].炭素技术,1993,12(1):34-39. 被引量:2
-
2陈国强,谷丽萍.“十五”我国冶金炭素工业发展回顾与“十一五”发展展望[J].炭素技术,2006,25(5):60-64. 被引量:3
-
3胡法竹.对粘结剂用中温煤沥青品质的评价之讨论.第十七届炭石墨材料学术论文集[M].,1998,9..
-
4日本炭素材料学会编.新·炭素材料入门(中文版)[M].,1999,6..
-
5万芳.石墨电极的市场预测.炭素技术,1988,(1):31-33.
-
6傅征蔚 桂竞先.国际石墨电极品种质量发展趋向-浅谈我国发展高、中档出口品的潜力.炭素技术,1983,(1):1-5.
-
7吴世锋.中国炭素行业现状分析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炭素工艺与设备,2007,12:142-152.
-
8陈国强.炭素行业2010年生产经营回顾与展望[J].世界金属导报,20110308:第029版.
-
9傅征蔚.1986年炭素材料生产概况与市场需求分析.炭素技术,1987,(4):24-25.
-
10宋正芳,碳石墨制品的性能及其应用,1987年,291页
引证文献5
-
1魏朝永.我国石墨电极出口现状及思考[J].炭素技术,2012,31(1):15-18. 被引量:3
-
2魏朝永,魏英杰.我国石墨电极产业竞争优势分析[J].炭素技术,2012,31(5):8-13. 被引量:1
-
3李平,陈锐.改进石墨电极质量是降低电极消耗的关键[J].炭素科技,2000,10(3):25-25.
-
4李平,陈锐,孙琼,陆玉峻.改进石墨电极质量与降低电极消耗的探讨[J].炭素技术,2001,20(1):29-32. 被引量:2
-
5王勇.炼钢用石墨电极[J].钢铁技术,2002(1):10-14.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8
-
1范军.EAF电极消耗对标指标分析[J].山西冶金,2008,31(4):39-40. 被引量:3
-
2李京社,张晋,刘成松.电弧炉石墨电极节能降耗与成本控制[J].河南冶金,2012,20(4):1-5. 被引量:10
-
3魏朝永,魏英杰.我国石墨电极产业竞争优势分析[J].炭素技术,2012,31(5):8-13. 被引量:1
-
4唐维,匡加才,谢炜,徐华,邓应军,龙春光.混合酸纯化对隐晶质石墨固定碳含量的影响[J].炭素技术,2013,32(1):9-12. 被引量:14
-
5唐维,邓应军,匡加才,曾丽舟,徐华,龙春光,谢炜.碱洗条件对隐晶质石墨固定碳含量影响的初步研究[J].化学工程师,2013,27(3):1-3. 被引量:6
-
6李树民.电弧炉断电极问题分析及对策[J].工业加热,2014,43(1):59-61. 被引量:1
-
7魏朝永,张新普,王暖.论新环保法框架下我国炭素企业发展[J].炭素技术,2016,35(4):59-61. 被引量:2
-
8黄飞.精炼炉电极损耗分析与对策[J].装备机械,2017(2):49-52. 被引量:2
-
1李海涛,高景武.炭素行业开展产品价格协调工作的思考[J].冶金管理,1997(10):27-28.
-
2赵乃成.炭素行业生产经营情况[J].中国钢铁工业年鉴,2002(1):337-338.
-
3炭素科研生产和用户信息[J].炭材料科学与工艺,2005,15(1):42-47.
-
4翁雪鹤.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炭素行业的影响[J].炭素科技,1999,9(4):1-5.
-
5李全民.石嘴山市炭素行业走势分析[J].西北煤炭,2003,1(4):6-8.
-
6刘红伟,郝祥平.索通发展:绿色炭素行业的领航者[J].科技创新与品牌,2014(7):10-15. 被引量:2
-
7陈国强.炭素行业现状与明年发展趋势[J].中国钢铁业,2007(12):18-20.
-
8陈国强.我国炭素行业2008年生产经营情况分析和2009年发展趋势展望[J].炭素技术,2009,28(1):67-69. 被引量:2
-
9陆仕虎.浅析入世对我国炭素行业的影响[J].炭素科技,2002,12(3):1-5.
-
10炭素科研生产和用户信息[J].炭材料科学与工艺,2005,15(2):44-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