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运用福柯谱系学历史研究方法,通过追寻自明清以来纳家户穆斯林村寨建筑规划历史上沉淀下来的一系列偶发的、变异的、不连贯的话语碎片来考察纳家户是如何被想象、构建、记忆与理解的,并形成了今天作为"塞上回族文化旅游名城"的认知对象。从建筑规划的历史轨迹来看,形成这一认同主要是纳家户所经历的两次话语突变,即"四方形"寨子作为他者和作为"塞上回族文化旅游名城",它们导致了纳家户村落建筑规划逐渐脱离了穆斯林传统文化本身。
出处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2期71-76,共6页
Journal of Northwest Minz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