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1-74,共4页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同被引文献162
-
1李铭,杨雯铃,秦国锋,糜沛纹,李国帅,周江洺.职业教育实践教学评价的问题审思与对策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23,44(2):68-73. 被引量:13
-
2俞国良,张哲.数字技术赋能学校心理健康服务[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3,44(1):19-29. 被引量:22
-
3孙玉忠,潘仁.爱因斯坦的科学进步观[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6,22(6):108-112. 被引量:1
-
4王哲.解决问题——劳丹科学进步模式述评[J].内蒙古社会科学,2003,24(S1):85-87. 被引量:5
-
5井升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费时低效的原因[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31(1):22-24. 被引量:293
-
6刘志军.关于教育评价方法论的思考[J].教育研究,1997,18(11):44-47. 被引量:81
-
7叶国强,赵锦爱.改进大学英语四、六级统考题型和体系的设想[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23(4):61-64. 被引量:17
-
8刘新民.对四、六级英语统考作文的几点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23(3):73-75. 被引量:12
-
9周艳.美国教育评价模式价值取向的转换及借鉴作用[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32(4):59-62. 被引量:7
-
10殷正坤.真理、解决问题与科学进步——评劳丹的科学进步观[J].自然辩证法研究,1987,3(3):53-60. 被引量:5
引证文献20
-
1唐雄英.四、六级考试与大学英语课程评价[J].外语教学,2005,26(1):56-60. 被引量:47
-
2赵凤娟.国内外教育教学评价的主要模式及其比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1):166-167. 被引量:8
-
3侯瑞君,梁中贤.中国高校专业外语教学面临的挑战[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25(6):127-130. 被引量:12
-
4薛振红.浅析大学英语教学的生态多元化评价[J].科技信息,2007(17):185-185.
-
5江颖.中国高等教育评价价值取向发展综述及评析[J].教学研究,2008,31(4):300-303. 被引量:1
-
6刘英杰,杨雪,阚宝朋.基于“心理建构”的三维虚拟实验监控评价系统[J].开放教育研究,2010,16(4):82-89. 被引量:3
-
7贺仁杰,邢立宁,姚锋,陈英武.基于个体贡献度的高校教师绩效评估方法[J].中国成人教育,2011(1):74-75.
-
8郭文斌.浅谈初中物理拓展教学的实施方法[J].新课程(下),2010(11):139-140.
-
9罗业栗.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评估:问题及对策[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10(1):145-149. 被引量:1
-
10李丽菊.教师测评知识: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3(5):59-62.
二级引证文献97
-
1刘家凤,鄢章荣.高校英语专业教师在职专业发展——基于当前英语专业教学改革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9(S1):318-321. 被引量:3
-
2孙玉华,沈淼.大学英语教学评估理论与实践[J].文教资料,2005(5):44-46.
-
3唐雄英.语言测试的后效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7):55-59. 被引量:56
-
4潘清华.CET改革与大学英语教学[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6):76-79. 被引量:2
-
5胡金木,王云.校本课程评价问题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8(12):78-81. 被引量:4
-
6邹慧民,蔡植瑜.实行形成性评价,改革现存大学英语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9(1):114-118. 被引量:73
-
7廖晓岗,罗浩军,沈禾犀芳,童新华,唐吟宇,沈宜.医学生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看法的调查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06,14(3):309-311. 被引量:1
-
8唐雄英,章少泉.新型评价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和问题[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14-19. 被引量:77
-
9蒋显菊.国内英语测试研究:十年回顾与展望[J].外语界,2007(2):89-96. 被引量:48
-
10侯瑞君,梁中贤.中国高校专业外语教学面临的挑战[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25(6):127-130. 被引量:12
-
1颜军,韩星.知识经济与创造教育[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S1):122-123.
-
2苏翠英,王然香.多元性教育评价与创新教育[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2(4):49-50.
-
3梁琳.创新型人才培养浅探[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7(1):109-109. 被引量:3
-
4王威亚.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运用[J].山西教育(管理版),2002(8):24-24.
-
5江华.新形势下我们怎样面对信息技术教育[J].考试周刊,2007(46):97-97.
-
6霍春红.吟一首隽美的诗,谱一曲悦耳的歌——发展性评价在我的教育过程的作用[J].吉林教育,2007(6):53-54.
-
7刘志军.对国外教育评价模式的价值取向评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3,13(4):55-60. 被引量:7
-
8杨威.几种西方教育评价模式的探讨[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18):201-201.
-
9翟秀刚,温敬东,兰四新,徐声科.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宜昌教育评价模式[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6,15(10):1-2. 被引量:1
-
10游心超,侯晓明.普通教育评价研讨会综述[J].教育研究与实验,1986(3):59-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