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全球化视阈下中国社会心理不稳定的成因与对策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全球化对中国社会的心理稳定存在两个维度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带来了"与国际接轨"的生产方式,引发了人们在思想上的反映,使中国社会心理迅速世俗化。在贫富差距扩大的情况下,世俗化的社会心理易发生不稳定现象。与经济全球化同时发展的文化全球化在中国社会的反应是消费主义日渐扩张和传统意识形态祛魅,使传统意识形态整合、引导社会心理的功能减弱,加剧社会心理不稳定。要促进社会心理稳定,应改革垄断行业,加强劳工组织建设,消除行业与劳资分配不公平。同时应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感召力,杜绝意识形态工作中的功利化倾向,充分发挥执政党的示范效应,以主流意识形态整合与引导社会心理。
作者 惠天
出处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2年第1期65-67,共3页 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CPC Jinan Municipal Committe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 1[美]詹姆逊(唐小兵译).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26.
  •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5卷)[M].人民出版社,1971.
  •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人民出版社,1972,530.
  •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人民出版社,2009.39.28.149.120.
  •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287;272;273;274-275;2;2;294;119;291.
  • 6列宁全集(第5卷)[M].人民出版社,1986.130.
  • 7朱哲,曾庆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化大众[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3):29-31. 被引量:33

二级参考文献1

  • 1阿尔文·托夫勒.预测与前提--托夫勒未来对话录[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4..

共引文献41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