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书信的力量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若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若只有家庭而没有学校,都不可能单独地承担塑造人的细致、复杂的任务。”对学生而言,学校和家庭是最重要的生活环境。因此,要使学校和家庭之间产生同频共振效应,形成“家校教育共同体”。
作者
孙平
机构地区
浙江省杭州市天长小学
出处
《中国德育》
2012年第5期35-38,共4页
Moral Education China
关键词
力量
书信
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共同体
生活环境
共振效应
家庭
学校
分类号
G626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
许英.
教后六记[J]
.云南教育,2006(07S):79-79.
2
李海峰.
“101远程教育网”[J]
.群言,1998(12):17-18.
3
郑琰.
激活教师自主发展动机的研究[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0,39(3):18-21.
4
李年松.
集体备课——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J]
.新校园(上旬刊),2011(10):194-194.
5
伏祥忠.
相知 相投 相机——谈运用“共振效应”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J]
.学校管理,2000(1):28-28.
6
冯斌斌.
心理换位地理教师应具备的能力[J]
.地理教学,1998(1):32-33.
7
孟磊.
形成合力,发挥互补共振效应——谈学校领导集体应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J]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1997,0(S2):20-21.
8
唐晨五.
两个原则 三个措施[J]
.小学科学,2014(12):216-216.
9
徐锡斌.
“四块糖”的“三步效应”[J]
.中国德育,2001(11):22-23.
10
张泽科.
集群共振: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路径[J]
.四川教育,2009(2):5-9.
被引量:1
中国德育
2012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