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高职院校运用企业化激励机制的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新的形势下,要创办一所高水平、有特色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除了要进行教学改革创新,还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本文探讨了将企业化激励机制引入高职院校管理的可行性及意义,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发展提供建议。
作者
徐京
机构地区
钟山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市场周刊》
2012年第2期92-94,共3页
Market Weekly
关键词
激励机制
高职院校
探讨
分类号
G47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56
同被引文献
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8
1
许蔚.
浅析激励机制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J]
.人力资源管理,2010(11):176-177.
被引量:15
2
周传皓,张茉.
论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应用[J]
.大众商务,2010(8):80-80.
被引量:2
3
冉晓丽,李慧.
浅谈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理论[J]
.人才资源开发,2009(6):93-94.
被引量:5
4
杨玉峰.
试析激励理论及其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J]
.梧州学院学报,2008,18(2):36-39.
被引量:3
5
孙源江.
述评激励理论的发展趋势[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2).
被引量:4
6
徐向红.
现代激励理论及其对管理的启示[J]
.甘肃科技纵横,2009,38(2):102-103.
被引量:3
7
赵媛,王立甲.
高校与企业薪酬激励的比较分析[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9(1):250-252.
被引量:1
8
姜向阳.
高校教师激励机制设计研究[J]
.改革与战略,2004,20(6):71-74.
被引量:31
二级参考文献
13
1
陈光潮,邵红梅.
波特-劳勒综合激励模型及其改进[J]
.学术研究,2004(12):41-46.
被引量:38
2
安瑞娟,刘敏.
论我国高校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完善[J]
.北方经贸,2005(2):127-128.
被引量:11
3
周其仁.
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J]
.经济研究,1996,31(6):71-79.
被引量:2176
4
文辉,张平.
高校教师薪酬激励系统要素研究[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6,20(1):55-57.
被引量:13
5
倪翠玲.
事业单位人才激励机制与薪酬制度[J]
.人才资源开发,2007(2):16-18.
被引量:3
6
邓国华,徐克安.高校教师薪酬激励机制探讨[J].华东经济管理,2002,(2):81-83.
7
徐荣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探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1).
8
何素玲.
浅谈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J]
.时代经贸(下旬),2008,6(5):228-228.
被引量:6
9
郭立芳.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J]
.现代商业,2008(23):175-175.
被引量:20
10
李良俊.
高校人力资源激励研究综述[J]
.生产力研究,2008(13):154-157.
被引量:6
共引文献
56
1
周婕.
高校教师管理中应构建的激励机制[J]
.文教资料,2008(4):166-167.
被引量:1
2
李肖夫.
以人为本构建知识员工的激励机制[J]
.管理观察,2008(17):198-199.
3
叶菁.
浅谈高职院校激励机制的构建[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S3):69-70.
被引量:1
4
钟建宁,易今科.
浅谈高职院校人才激励机制的构建[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1(32):21-22.
被引量:12
5
高军,魏一.
高校自考助学教师激励机制探讨[J]
.成人教育,2006,26(2):61-62.
6
成尚军.
摸清教师需求 建立有效的教师激励机制[J]
.孝感学院学报,2006,26(2):105-107.
被引量:3
7
吴连捷.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接入网[J]
.电信技术,2006(6):40-41.
8
发展中国家建议要在专利申请中引入披露制度[J]
.WTO经济导刊,2006(7):39-39.
9
高桂娟,易风霞.
高校教师绩效评价要关照高校教师的特殊性[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10):61-64.
被引量:8
10
叶珺.
浅议高校教师激励机制[J]
.教学研究,2006,29(6):496-498.
被引量:9
同被引文献
2
1
庄西真.
关于培养中、高职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的思考[J]
.职教论坛,2003,19(1):56-57.
被引量:19
2
王梓林.
如何留住高职院校的骨干教师[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0(14):18-19.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1
1
李上康.
高职院校骨干教师激励机制的优化对策[J]
.航海教育研究,2013,30(4):39-42.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陈晓旭.
升格后高职院校骨干教师培育体系的构建——以江苏财会职业学院为例[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7):234-235.
2
徐云.
高职院校教师激励管理浅探[J]
.文教资料,2020(31):146-147.
1
夏明明.
小学生先学正方形再学长方形的可行性探讨[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11(1):230-230.
2
张霞.
翻转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探讨[J]
.好家长,2016,0(38):216-217.
3
康珉.
高职高专英语多媒体教学可行性研究[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13(6):93-94.
被引量:10
4
陈国良.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数学教学实践的可行性探讨[J]
.考试周刊,2013(66):55-57.
5
韦明伺.
发行教育彩票的可行性探讨[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0(11):34-36.
被引量:1
6
刘雪春.
关于高职院校管理学教学方法的探讨[J]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0(1):42-44.
被引量:3
7
张光和.
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管理模式初探[J]
.经济视野,2013(17).
8
胡晓.
微课教学在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可行性探讨[J]
.高等建筑教育,2015,24(3):154-156.
被引量:5
9
张友棠,李晓丽,陈媛媛.
教育券视角下高等教育投资的制度创新[J]
.教育财会研究,2007,18(1):21-24.
被引量:1
10
阙海宝,李曦.
教育券制度在我国西部实施的可行性探讨[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8(6):1-5.
市场周刊
2012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