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鱼综合开发模式及其生态经济效应
被引量:11
出处
《科学养鱼》
2000年第1期9-10,共2页
Scientific Fish Farming
同被引文献101
-
1吴良勇,屈炳宏,黄京华.广西三江县稻田养鱼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0(21):72-75. 被引量:6
-
2沈学根,汪炳良,高根法,钱耀森.放养浮萍对双季茭白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浙江农业学报,2004,16(4):206-209. 被引量:11
-
3刘力,廖明伦.稻田养鱼水稻病虫害如何防治[J].渔业致富指南,2004(16):54-54. 被引量:3
-
4王姝.浅谈发展农业循环经济[J].农业经济,2005(1):62-62. 被引量:13
-
5周云龙,谷彦君,赵臣强.稻田养鱼除草试验报告[J].黑龙江水产,2002,21(3):16-17. 被引量:9
-
6刘振家.水稻田利用鱼苗除草杀虫新技术与稻田养鱼技术的联系与区别浅议[J].黑龙江水产,2003,22(6):1-2. 被引量:2
-
7孙新华,韩志明.稻田养鱼四种模式[J].内陆水产,1994,20(6):16-16. 被引量:2
-
8赵连胜.试论稻田养鱼的生态经济效益[J].北京水产,1994(3):27-28. 被引量:5
-
9刘兴连.工程化稻田养鱼: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J].陕西水利,2003(4):14-15. 被引量:2
-
10倪达书,汪建国.稻鱼共生理论的研究[J].水产科技情报,1981,8(6):1-3.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11
-
1邝雪梅,刘小燕,余建波,刘大志,黄璜.稻—金鱼共栖生态系统土壤理化性状研究[J].淡水渔业,2005,35(3):33-35. 被引量:14
-
2王冬武,刘小燕,戴振炎,谭愈.稻—金鱼共栖生态系统的水质理化性质分析[J].内陆水产,2005,30(7):35-37. 被引量:1
-
3刘小燕,邝雪梅,刘大志,余建波,黄璜,钟蕾.稻-金鱼共栖生态系统中甲烷排放规律研究[J].淡水渔业,2005,35(4):7-10.
-
4蒋艳萍,章家恩,朱可峰.稻田养鱼的生态效应研究进展[J].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0(4):71-75. 被引量:24
-
5廖凤兰,彭冬明,李美金.宁都县稻(莲)田生态健康养鱼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1(2):342-342. 被引量:1
-
6潘仙鹏,张加正,洪莉.茭白田养鱼试验初报[J].浙江农业科学,2011,52(2):247-249. 被引量:3
-
7林孝丽,周应恒.稻田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生态环境效应实证分析——以南方稻区稻-鱼模式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3):37-42. 被引量:49
-
8王龙根,张家宏,谢成林,成强,寇祥明,陈红燕.扬州市生态稻田养殖鱼产品农药残留分析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6(7):293-293. 被引量:3
-
9杨俊,于鹏,李霞姣,胡伟,彭方平,赵仲良,陈龙江,彭亚琼.双季稻田“三位一体”高效循环农业模式及效益探讨——以衡山仲旺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例[J].湖南农业科学,2018(2):99-102. 被引量:1
-
10汪成.稻田养鱼综合开发模式与经济价值的探讨[J].农村科学实验,2021(16):152-153.
二级引证文献95
-
1喻记新,李为,刘家寿,熊飞,苑晶,张堂林.稻虾综合种养对稻田土壤肥力和金属元素含量的影响[J].水产学报,2021,45(3):453-461. 被引量:6
-
2刘振家.水稻田利用鱼苗除草杀虫新技术与稻田养鱼技术的联系与区别浅议[J].黑龙江水产,2003,22(6):1-2. 被引量:2
-
3刘兴连.工程化稻田养鱼: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J].陕西水利,2003(4):14-15. 被引量:2
-
4李明锋,李成瑞.我国生态渔业技术体系的探讨[J].现代渔业信息,2009,24(1):8-11. 被引量:3
-
5江兴龙.稻鱼生态兼作轮作一体化优质高产技术及效益评价[J].水生态学杂志,2009,2(6):118-123. 被引量:6
-
6吕东锋,王武,马旭洲,陈再忠.生态渔业中稻田养鱼(蟹)的生态学效应研究进展[J].贵州农业科学,2010,38(3):51-55. 被引量:18
-
7吕东锋,王武,马旭洲,陈再忠,于永清,李长军,闫百文.稻蟹共生系统河蟹放养密度对水稻和河蟹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0,49(7):1677-1680. 被引量:21
-
8林孝丽,周应恒.稻田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生态环境效应实证分析——以南方稻区稻-鱼模式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3):37-42. 被引量:49
-
9邱木清.“稻-蛙”共作生态农业模式对稻田土壤氮素的影响[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2,32(7):48-51. 被引量:8
-
10熊水英.“稻-蛙”共作生态系统中田面水的氮素动态变化[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2,32(7):52-56. 被引量:1
-
1颜泽兰.重庆市永川区蚕桑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南方农业,2014,8(2):68-70.
-
2施彬,刘金凤.山区林业综合开发模式[J].云南林业,2014(2):63-65.
-
3王钱保,谢政,程仁荣,耿照玉,姜润深.淮南麻黄鸡两个类群杂交后代公鸡生长发育及肉质分析[J].中国家禽,2012,34(1):58-59. 被引量:2
-
4黄维礼.“鱼—牧—草”综合开发模式[J].福建农业,2000(9):21-21.
-
5李轩,陈迎辉,彭春良,夏晓敏,罗军,李迪友.湖南珙桐资源的保护和综合开发模式初探[J].湖南林业科技,1998,25(1):45-47. 被引量:3
-
6陶绿.社会林业的新模式——京发林业合作社[J].林业与社会,1997(5):7-8. 被引量:1
-
7颜泽兰.浅析永川区蚕业综合开发利用模式[J].蚕学通讯,2014,34(1):53-54.
-
8郭岐春.坚持“五化”治理模式搞好农发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建设[J].中国农业综合开发,2005(11):30-31.
-
9龙里县旱坡地农作区农牧业综合开发模式推广工程[J].中国科技奖励,2004(6):63-63.
-
10董成森,肖润林,彭晚霞,彭佩钦.亚热带红壤丘陵茶区茶-杉复合系统生态经济效应探析[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6,14(2):198-202. 被引量: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