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西语境下的“母性缺失”——再议“美狄亚”与“细侯”形象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古希腊悲剧家欧里庇德斯笔下的"美狄亚"与中国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笔下的"细侯"都是卓立世界文坛的复仇女性。评论界通常关注二者身上相同的叛逆复仇特性,而本文站在"母亲"这一女性特殊角色的立场去分析两位女性母性的缺失,得到的是风格迥异的两位中西女性形象。
作者
孙文娟
机构地区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科学系
出处
《蒲松龄研究》
2012年第1期55-61,共7页
Study on Pu Songling
关键词
母性
美狄亚
细侯
分类号
I207.419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
1
古希腊戏剧选[M].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
同被引文献
4
1
赵巍.
浅析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和亚里士多德悲剧人物论的相通之处[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3):69-69.
被引量:2
2
孙艳娜.
“人人都是哈姆雷特”——论林兆华对《哈姆雷特》的主题再创[J]
.四川戏剧,2010(1):39-42.
被引量:3
3
许宏,王英姿.
亦步亦趋:卞之琳的诗歌翻译思想——从卞译《哈姆雷特》谈起[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33(2):83-88.
被引量:10
4
胡爱华.
文化、社会和心理内涵的嬗变——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复仇悲剧的叙人模式探讨[J]
.四川戏剧,2010(2):50-53.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任锋.
浅谈哈姆雷特的悲剧成因[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3):85-86.
1
余竹平.
母性缺失与当代作家的创作[J]
.当代文坛,2014(1):61-64.
被引量:1
2
殷晓燕.
文化语境与“文学经典”的释义——宇文所安对中国文学经典的解构与建构[J]
.社会科学辑刊,2012(3):230-233.
3
邹彭莹,曹丽霞.
从《玩偶之家》看中西语境中的个性主义[J]
.青年文学家,2011,0(12X):155-156.
被引量:3
4
王玉洁.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母亲”形象的缺失与人物身份建构之危机[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0(4):155-162.
被引量:4
5
姚倩倩.
《聊斋志异》和《孜孜尼乍》中复仇女性的比较[J]
.戏剧之家,2016(13):254-255.
6
朱佳音.
中西语境下的女性庄园建构——论严歌苓的女性文学创作[J]
.北方文学(下),2016,0(1):81-81.
7
朱岚晖.
源于母性缺失的混乱——悲剧《李尔王》中的母性缺失[J]
.英语研究,2008,6(3):72-75.
被引量:1
8
袁敦文.
《三个乞丐》艺术探赏[J]
.文学教育(中),2017,0(2):182-183.
9
李杨.
解读卡夫卡式迷惘——残雪与卡夫卡小说比较研究[J]
.文学界(理论版),2012(6):125-125.
10
赵梦颖.
“桃花山释道”新论[J]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6):80-83.
蒲松龄研究
2012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