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国文学理论民族性话语的历史命运及其逻辑必然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民族性话语作为一个充满多义性、矛盾性的话语系统,面对具体的实践操作往往会充满某些尴尬。中国文学理论的民族性话语代表了特定历史条件下自卑与自强的民族矛盾心理,亦决定了文学理论发展上或激进或保守、或中或西、或传统或现代的方向性及资源选择。近代以来,民族性话语呈现出"虚在"与"实存"的三种历史存在形态,事实上展示了由显到隐、走向消弭的发展演变轨迹。在21世纪新的历史语境下,宽广中和的胸襟已经展现,偏激保守的民族性话语必然被中外融通、古今转换的发展路径所取代,进行中西文学理论深层结构的沟通和对接成为中国文学理论建设的价值目标和建构模式。
作者 韩书堂
出处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7-122,共6页 Theory Journal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 1冯平.梦罗浮馆词集序.南社,1919,(21).
  • 2党圣元.建构文学理论的中国话语[N].人民日报,2009-11-20.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