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作家对现代主义思潮的认同与反叛
出处
《理论月刊》
2000年第1期32-33,共2页
Theory Monthly
共引文献38
-
1杨国伟.“民俗叙事”与1980年代中国文学的精神转换[J].南方文坛,2024(4):132-137.
-
2熊修雨.寻根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民族化[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9(4):57-63. 被引量:5
-
3刘精科.论新时期文学中的地域意识[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4):9-10. 被引量:2
-
4蓝爱国.漂移的整体:当代文学的话语核心及其倾向——他者视域里的人民生活[J].艺术广角,2001(4):58-64.
-
5张莉.在文化的规约下窒息——反观寻根文学潮流的困境[J].学术界,2003(6):226-230.
-
6王轻鸿.回归中的现代性追求——新时期小说神话原型的价值取向[J].文艺评论,2001(3):76-80. 被引量:1
-
7苗欣.“寻根文学”产生的渊源[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5,25(2):59-61.
-
8熊修雨.寻根文学民族化追求的回顾与思考[J].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3(5):98-104. 被引量:4
-
9刘小平.论新时期文学中的道家话语发生问题——以寻根文学为发生中介物[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5):71-76. 被引量:1
-
10邓楠,汤小红.论寻根文学创作中的原型意象与自主情结[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26(12):1-2. 被引量:1
-
1傅宁军.海峡文缘:访台湾女作家施叔青[J].台声,1998(3):33-34.
-
2古远清.相逢一笑泯恩仇──“两岸作家台北对话文学”散记[J].武汉文史资料,2000,0(9):39-41.
-
3作家的双重人格[J].文艺理论研究,1988(1):97-97.
-
4张颐武.爱荷华的秋天[J].台声,1998(3):32-33.
-
5王志新.简谈版画系插画专业的课程设置[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0,13(4):86-87.
-
6朱子奇.台湾行(中)[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4(5):102-106.
-
7邓靖.皖台友谊文缘牵——台湾作家安徽采风之旅纪行[J].台声,2013(10):66-68.
-
8苏洁.聂华苓的三生三世[J].各界,2016,0(5):75-79.
-
9王小山.开枪,为网络作家送行[J].语文世界(中旬刊),2001(1):9-9.
-
10袁良骏.关于海峡两岸文学的交流与互补[J].商洛学院学报,1999,19(1):25-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