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贵州社会科学》
2000年第1期67-72,共6页
Guizhou Social Sciences
参考文献5
-
1[英]约翰·科纳.《作为社会学的批评解读媒介》.《当代西方艺术文化学》第419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
-
2[德]H·G·伽达默尔.《美学与阐释学》.《当代西方艺术文化学》第280页.
-
3《贞-斋诗说》.
-
4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图宾根,1960).
-
5伊格尔顿.《当代西方文学理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共引文献8
-
1童真.阐释学与中国依经立义的意义生成方式[J].求索,2004(9):183-185.
-
2张德明.当代中国文化批评的社会功能[J].文艺研究,2002(4):20-25. 被引量:2
-
3保罗·德曼,周颖.美国新批评的形式与意向[J].外国文学,2001(2):51-57. 被引量:4
-
4马立新,贾振勇.从内向外:现代中国文学研究的视野转换——兼谈文学史的当代功能[J].理论学刊,2002(5):114-118.
-
5刘更祥.论王尔德小说多元文化并置与冲突[J].求索,2005(4):158-159.
-
6李勇.白话的政治[J].文艺争鸣,2007(5):22-27. 被引量:2
-
7杨东篱.伯明翰学派文化研究的中国误读[J].山东社会科学,2009(9):18-20. 被引量:2
-
8朱彦振.晚期马克思主义之意识形态理论评析[J].哲学研究,2011(7):38-41.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87
-
1唐淑香,孙娟.湖南省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建设,2009(3):63-66. 被引量:29
-
2尹德谟.语言习得与“行为—认知教学法”[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3(4):48-53. 被引量:19
-
3潘洪建,魏游,环蓉.大学生阅读:现状与对策[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13(5):69-73. 被引量:21
-
4程敏.英美文学作品标题翻译浅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16). 被引量:3
-
5文秋芳.英语学习成功者与不成功者在方法上的差异[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27(3):61-66. 被引量:1153
-
6孙萍.《圣经》对英美文学作品的影响探析[J].芒种,2012(23):71-72. 被引量:3
-
7惠兆阳,王梓娇,史磊.浅谈《第二十二条军规》与陌生化[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12):279-279. 被引量:2
-
8孙娟.小学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策略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9):203-204. 被引量:82
-
9洪颖.“行为——认知”教学法与我国外语教学[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9,0(S1):220-221. 被引量:2
-
10何国梁.阅读教学的新探索[J].中学语文教学,1995(9):6-7. 被引量:9
-
1姚娟.《孔子诗论》与《说苑》中“引诗”之比较[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9-11.
-
2陈亦桥.论孟子“以意逆志”[J].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5,0(7):100-101 114.
-
3刘金凤.漫说歌谣[J].青年文学家,2009,0(4X):126-126.
-
4张福洪.论孟子对《诗经》的理解[J].三明学院学报,2009,26(3):275-277.
-
5曾思艺.东方式的生命体悟——松尾芭蕉俳句“寂寞里”赏析[J].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04(4):33-35. 被引量:1
-
6杨毛毛.节日采风(三十八)狂欢在瓜莱瓜伊丘[J].世界知识画报(上半月),2010(3):72-75.
-
7王笑飞.“诗言情”在先秦两汉文学理论的发生[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37(3):29-37. 被引量:1
-
8杨金花,潘桂云.以文逆意--《毛诗正义》解诗特征之一[J].社会科学辑刊,2008(3):218-220.
-
9陶运清.浅谈《诗经》卫诗中无“淫奔之诗”[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5):50-53.
-
10吴红英.通俗文学的审美特征[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81-83.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