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灵山》文体分析——文学研究之形式美学方法个案示例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灵山》是各种文体的杂汇,也是现代人主体感受和经验世界的真实表达。摈弃传统小说的人物命名方式,用人称代词代替人物,是叙述者为遮蔽自己作为一个言说独裁者的真实面目所玩弄的语言游戏,以排解长篇独白的寂寞与孤独。"我"和"你"的交叉叙说,犹如两条藤蔓盘绕的叙述结构,编织成《灵山》的两个不同世界。着意模糊时空界限,将本来可以完整和清晰叙述的故事碎片化、混沌化,呈现"万花筒"式的镜像,以表达"我"的迷茫和朦胧。将"音乐流"注入"语言流"、将光影艺术诉诸于言说,是《灵山》激活汉语表达潜能的两大成功尝试:前者像游丝,将破碎的镜像串连为动听的小夜曲;后者则使这镜像本身成为一幅幅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图画,两者都成了《灵山》追寻"灵山"之山之精灵。
作者 赵宪章
出处 《华文文学》 2012年第2期48-64,共17页 Literatures in Chines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二级参考文献9

  •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28页.
  •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8页,第163页,第162页,第167页,第91页,第98页,第99-100页,第100页,第101-102页,第102页,第101-102页,第56页.
  •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0年版,第202页.
  • 4.《马克恩格斯全集》第42卷[M].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1页.
  • 5科尔纽:《马克思恩格斯传·II》,三联书店1965年版P.137.
  • 6朱光潜.《生产劳动与人对世界的岂术掌握》,《美学问题讨论集·六》,新建设编辑部编,作家出版社1964年版.
  • 7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p.517.
  • 8《马克恩<手稿>中的美学思想讨论集》p.304.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 9朱狄.《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美学的指导意义究竟在哪里?》上书p.108.

同被引文献23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