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汉语味觉形容词“甜”的通感式词义引申研究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感隐喻作为人类重要认知方式的概念隐喻,其映射过程是由一个感官域向另一个或多个感官域映射的认知过程。味觉词汇的隐喻则是指从味觉范畴的认知域向其他感官范畴认知域的投射,以味觉感受去类比其他感官感受。味觉形容词"甜"存在着嗅觉、触觉、听觉乃至心理情感移位的语用现象。本文主要运用实证的方法,以"甜"为关键词,通过对语料库进行定量分析,旨在对汉语味觉形容词"甜"的通感式词义引申进行分析与研究。
作者
葛成
黄莺
机构地区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出处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2年第3期79-81,共3页
Modern Chinese
关键词
味觉形容词
甜
通感隐喻
基本义
引申义
分类号
H136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16
同被引文献
36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1
1
錢锺书.
通感[J]
.文学评论,1962(1):13-17.
被引量:117
共引文献
116
1
熊娜,卢涛,顾若愚,许文婷.
从机能代偿到人类增强:DIA获奖作品中残障设计理念的迭代与演变[J]
.装饰,2023(12):58-69.
被引量:1
2
范正妍,杨婧.
联觉效应下音乐感知与磁流体形态设计通感要素研究[J]
.包装工程,2023,44(S01):9-14.
被引量:1
3
杨景春.
中国古代诗味理论的审美言说[J]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3):61-66.
4
陈庆汉,1雷玉梅.
试论比喻型通感格[J]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1):16-18.
5
叶华.
以景结情与绝句的神味[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14(1):81-86.
6
高凤霞.
用概念隐喻理论阐释英汉通感现象[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4,20(4):171-172.
被引量:3
7
汪少华,徐健.
通感与概念隐喻[J]
.外语学刊,2002(3):91-94.
被引量:59
8
陈庆汉.
试论通感与比喻的兼用现象[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4(4):83-85.
被引量:1
9
徐莲.
通感式词义引申的规律及其扩展[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27(5):14-18.
被引量:18
10
顾兆贵.
论艺术消费过程[J]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6):67-71.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36
1
胡壮麟.
隐喻与文体[J]
.外语研究,2000,17(2):10-17.
被引量:38
2
王丹宇.
英语习语的隐喻认知理据[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5):253-254.
被引量:3
3
王斌.
概念整合与翻译[J]
.中国翻译,2001,22(3):17-20.
被引量:128
4
王逢鑫.
身体隐喻:构词理据、功能变换、冗赘与错位[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2):6-10.
被引量:24
5
谢之君.
隐喻:从修辞格到认知[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3):9-12.
被引量:58
6
束定芳.
论隐喻的运作机制[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34(2):98-106.
被引量:394
7
汪少华.
合成空间理论对隐喻的阐释力[J]
.外国语,2001,24(3):37-43.
被引量:143
8
黄华.
试比较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6):20-22.
被引量:52
9
李勇忠,李春华.
认知语境与概念隐喻[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6):26-28.
被引量:106
10
周红,文远.
英汉情感隐喻共性分析[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17(3):90-92.
被引量:44
引证文献
3
1
黄丽燕.
相似性基础上通感辞格的生成机制[J]
.文学教育,2013(5):142-143.
2
季媛媛,李瑛.
中国认知隐喻研究综述[J]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34(1):252-257.
被引量:3
3
赵可.
味觉词“酸、甜、辣”通感隐喻式的词义引申研究[J]
.汉字文化,2018(A01):25-28.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8
1
陈鸿,余文婷.
《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动宾式新增词认知隐喻研究[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21(1):41-48.
2
陈哲卿,王婀娜.
汉语味觉词“甜”词义扩展研究[J]
.汉字文化,2024(4):19-21.
3
温世伟,贾春华.
中医学理论的“象-概念隐喻”二重性[J]
.中医杂志,2019,60(1):2-6.
被引量:8
4
吴继娟.
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在新闻标题中的使用[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20(16):67-69.
5
张丹.
汉语味觉类词语的泛化研究[J]
.文学教育,2021(5):118-120.
6
张丹.
现代汉语味觉词研究综述[J]
.最小说,2021(3):101-102.
7
褚佳琦.
味觉中“酸”和“咸”的语义变化及其文化心理探究[J]
.现代语言学,2024,12(1):556-561.
8
季薇.
对外汉语中多义词“辣”的习得分析与教学建议[J]
.教育进展,2024,14(2):1136-1142.
1
李宇宏.
三十年来国内的词义引申研究[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1,0(11):51-52.
被引量:3
2
彭慧.
“求变”与“求通”——试析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与王念孙《广雅疏证》词义引申研究的不同[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0(3):132-136.
被引量:1
3
仵亚宁.
浅谈比较方法在汉语词义引申研究中的应用[J]
.长安学刊,2011(3):22-24.
4
马丽,宋佳.
《说文解字注》在词义引申研究上的贡献[J]
.北方文学(下),2012(3):99-99.
被引量:1
5
马晶.
礼貌原则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5(8):98-99.
被引量:1
6
曾志芳.
浅析原型范畴理论于词义引申研究的应用[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5):100-102.
被引量:1
7
何书.
试论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词义引申研究中的“义素”分析思想[J]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4):26-29.
被引量:2
8
黄丽燕.
相似性基础上通感辞格的生成机制[J]
.文学教育,2013(5):142-143.
9
尹戴忠.
近二十年汉语词义引申研究综述[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0(1):102-104.
被引量:2
10
湛明娟,张景华.
识解理论视角维度下的诗歌翻译研究[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9):158-160.
被引量:3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2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