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新青年”时代形成的现代散文观念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1916年陈独秀与胡适在《新青年》上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主张,具有强烈革命精神的陈独秀以"应用之文"与"文学之文"的划分试图使以"古文"为依托的"文以载道"传统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深受西方文化熏陶的胡适则主张按照西方文学规范来置换中国的文统观念,确立"小说为文学之正宗"的地位,建立新的文学格局。事实证明,胡适模式日后得到了人们的广泛承认。随着写作者或者评价者立场的不同,"文以载道"、"应用之文"与"小说为文学之正宗"的观念成为写作与评价现代散文自由取用的标准。
作者 刘弟娥
机构地区 南京大学
出处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8-122,共5页 Guizhou Social Scienc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3

  • 1常乃德.通信[J].新青年,上海群益书社,1916第二卷第四号.
  • 2胡适.文学改良刍议[J].新青年,上海群益书社,1916第二卷第五号.
  • 3陈独秀.答张护兰[J].新青年,上海群益书社,1917三卷三号.
  • 4陈独秀.答易宗夔[J].新青年,上海群益书社,1918五卷四号.
  • 5蔡元培.总序[C]//赵家璧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言集良友,1935.
  • 6林纾.论古文白话相消长[C]//中国新文学大系·文学论争集良友,1935,98.
  • 7陈独秀.现代欧洲文艺史谭[J].青年杂志,上海群益书社,1915第一卷第四号.
  • 8陈独秀.文学革命论[J].新青年,上海群益书社,1916第二卷第六号.
  • 9陈独秀.答孔绍铭[J].新青年,上海群益书社,1916第二卷第四号.
  • 10陈独秀.复胡适[J].新青年,上海群益书社,1916第二卷第二号.

共引文献36

同被引文献19

  • 1张法,张颐武,王一川.从“现代性”到“中华性”——新知识型的探寻[J].文艺争鸣,1994(2):10-20. 被引量:180
  • 2罗家伦.什么是文学[J].新潮,1919,(2).
  • 3梁启超:《丽韩十家文抄序》,《梁启超全集》(第九卷),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2677页.
  • 4陶曾佑:《论文学之势力及其关系》,贾文昭编:《中国近代文论类编》,黄山书社1991年版,第505页.
  • 5郑由熙:《晚学斋文集自序》,贾文昭编:《中国近代文论类编》,黄山书社1991年版,第62页.
  • 6林纾:《春觉斋论文·忌险怪》,贾文昭编:《中国近代文论类编》,舍肥:黄山书社,1991年版,第63页.
  • 7谭嗣同:《秦岭》,《谭嗣同全集》(上册),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66页.
  • 8贾文昭:《创作论(二)》,贾文昭编:《中国近代文论类编》,黄山书社1991年版,第49页.
  • 9鲁迅:《播布美术意见书》,《鲁迅全集》(第八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0页.
  • 10王国维:《教育家之希尔利尔》,《纪念王国维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术论文集》,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299页.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