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农业生态环境补偿现状及问题分析——以河北省为例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基于对河北省农业生态环境补偿问卷调查的数据,对农业生态环境补偿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调查表明,现行的农业生态环境补偿方式仍不完善,灾后不仅给政府财政、保险公司、金融机构带来很大的压力,而且使受灾农民面临基本的生存问题,影响农民收入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有必要系统地研究农业生态环境补偿问题,分析找出各个因素对农业生态环境补偿的影响,构建合理、高效的农业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作者
张黎明
韩茜
王楠
机构地区
河北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
出处
《海南金融》
2012年第4期65-67,共3页
Hainan Finance
关键词
农业生态环境补偿
农业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补偿标准
分类号
F120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2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17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4
1
张永平.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财政政策研究[J]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7,20(8):21-23.
被引量:17
2
孔凡斌.
完善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理论、实践与研究展望[J]
.农业经济问题,2007,28(10):50-53.
被引量:52
3
程宇光.
健全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的若干问题探析[J]
.生态经济,2010,26(6):148-151.
被引量:16
4
梁丽娟,葛颜祥.
关于我国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考[J]
.软科学,2006,20(4):66-70.
被引量:43
二级参考文献
42
1
王孔雀,胡仪元.
生态经济的制度机制研究[J]
.生态经济,2004,20(S1):76-79.
被引量:11
2
洪尚群,吴晓青,段昌群,陈国谦,叶文虎.
补偿途径和方式多样化是生态补偿基础和保障[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1(z2):40-42.
被引量:81
3
蔡邦成,温林泉,陆根法.
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理论思考[J]
.生态经济,2005,21(1):47-50.
被引量:180
4
廖红.
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J]
.中国发展,2003,3(3):4-7.
被引量:23
5
杨玲.
发展矿业循环经济建设绿色矿山[J]
.中国矿业,2006,15(4):23-25.
被引量:29
6
钟大能.
在西部民族地区完善财政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建议[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5):22-26.
被引量:10
7
满希明.
矿业资源型城市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思考[J]
.技术经济,2006,25(4):17-18.
被引量:7
8
葛颜祥,梁丽娟,接玉梅.
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与运作研究[J]
.农业经济问题,2006,27(9):22-27.
被引量:88
9
李文华,李芬,李世东,刘某承.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自然资源学报,2006,21(5):677-688.
被引量:216
10
冯东方,任勇,俞海,高彤,杨姝影.
我国生态补偿相关政策评述[J]
.环境保护,2006,34(10A):38-43.
被引量:17
共引文献
117
1
曲勃.
矿产资源开发补偿的理论基础探讨[J]
.消费导刊,2009,0(21):130-131.
2
李静.
我国草原生态补偿制度的问题与对策——以甘肃省为例[J]
.草业科学,2015,32(6):1027-1032.
被引量:21
3
廖红.
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J]
.中国发展,2003,3(3):4-7.
被引量:23
4
刘成玉,孙加秀,周晓庆.
推动生态补偿机制从理念到实践转化的路径探讨[J]
.生态经济,2007,23(3):56-58.
被引量:12
5
孙加秀.
生态补偿机制的实践与反思[J]
.兰州学刊,2007(4):57-58.
6
孙加秀.
试析环境优先战略对现行生态补偿机制的考量[J]
.农业环境与发展,2007,24(3):24-26.
被引量:3
7
冷淑莲,冷崇总.
自然资源价值补偿问题研究[J]
.价格月刊,2007(5):3-12.
被引量:21
8
邹红美.
生态补偿机制的实践与反思[J]
.经济与管理,2007,21(7):27-29.
被引量:5
9
喻庆国.
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湿地生态旅游生态补偿机制探讨[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902-7908.
被引量:23
10
娄玉娥,文冰,杨水清.
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研究进展[J]
.西南林学院学报,2007,27(4):55-60.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9
1
朱兆良,孙波.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对策研究[J]
.环境保护,2008,36(8):4-6.
被引量:97
2
辛继红,莫利加.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及对策[J]
.水土保持研究,2008,15(6):276-279.
被引量:10
3
汪志革.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研究[J]
.科技资讯,2010,8(16):142-142.
被引量:2
4
胡心亮,夏品华,胡继伟,林陶,陈晗.
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
.贵州农业科学,2011,39(6):211-215.
被引量:41
5
饶静,许翔宇,纪晓婷.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发生机制和对策研究[J]
.农业经济问题,2011,32(8):81-87.
被引量:169
6
韩冬梅,金书秦.
中国农业农村环境保护政策分析[J]
.经济研究参考,2013(43):11-18.
被引量:19
7
高怀友.
中国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J]
.中国环境管理(吉林),2001,20(5):4-5.
被引量:6
8
金书秦.
新型农业现代化要注重保护环境[J]
.农村工作通讯,2014(8):16-17.
被引量:2
9
唐海燕.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情况、存在问题及对策[J]
.农家致富顾问,2014(08X):107-108.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朱哲江,杨艳华,杨硕.
河北省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分析与防治举措研究[J]
.河北农业科学,2016,20(5):90-93.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4
1
宋泽峰,张君伍,陆智平,栾文楼,王丰翔,崔邢涛.
大气干湿沉降对河北平原农田面源污染的贡献[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0,0(1):93-98.
被引量:11
2
单既亮,李湘妮,张晶,李强,谭丽婷,丁成章,梁普兴.
广东佛山市农业面源污染来源与防控措施[J]
.农业工程技术,2019,39(17):43-44.
被引量:5
3
索龙,赵晓进,张俊丽,马青青,赵慧,焦雪丽,李康,李明明.
基于统计数据的陕西省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21,37(8):137-144.
被引量:5
4
齐拴旺,王自群,邢红霞,高五洲,马保国.
海河流域邯郸境内农业非点源污染估算与解析[J]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39(2):86-91.
被引量:2
1
葛少芸.
甘肃省健全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研究[J]
.甘肃社会科学,2010(4):95-97.
被引量:5
2
程钢,张晓莉.
新疆边境贫困地区农业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探讨[J]
.农业经济,2011(4):21-23.
被引量:2
3
张宝文,关锐捷.
中国建立农业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现状与对策[J]
.农村经营管理,2011(6):21-23.
被引量:4
4
杨永红,单红.
“十一五”期间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现状及问题分析[J]
.市场论坛,2013(12):11-14.
被引量:2
5
文婷.
重庆市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J]
.改革与开放,2016(18):18-19.
6
河北省农业产业协会对外交流成果丰硕[J]
.现代农村科技,2009(2):62-62.
7
李厚霖.
山东省临沂市产业结构现状及问题分析[J]
.知识经济,2013(9):63-63.
8
张晓明,刘军.
大连市高新园区人才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3(5):37-41.
被引量:2
9
吴芳.
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及问题分析[J]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29(5):29-30.
被引量:1
10
聂永生.
河北省农业产业协会举全力精准扶贫[J]
.现代农村科技,2016(9):79-79.
海南金融
2012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