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创建文化品牌的现实意义
被引量: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以文化品牌带动文化产业发展已经成为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打造文化品牌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需要,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途径,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全面参与的宏图伟业。
作者
刘金祥
机构地区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人大常委会研究室综合处
出处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30,共4页
Modern Economic Research
关键词
文化产业
文化品牌
文化软实力
分类号
F062.9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116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41
参考文献
1
1
王魏.
从《花木兰》到《功夫熊猫》——试析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J]
.电影评介,2008(19):46-47.
被引量:12
共引文献
11
1
陈恒.
从《花木兰》、《功夫熊猫》看动画中中西文化的交汇特性[J]
.美与时代(创意)(上),2011(8):75-77.
2
方小凤.
互文性理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3(2):64-65.
被引量:8
3
付静.
从迪斯尼动画《花木兰》来对比中美文化的差异[J]
.商,2014(2):121-121.
4
郭舒婷,高伟.
中国传统文化在三维动画教学中的应用[J]
.考试周刊,2014,0(89):157-158.
被引量:4
5
沈宇峰,陈芳芳.
动画专业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研究[J]
.文艺生活(中旬刊),2016,0(3):231-231.
6
徐汉晖.
《功夫熊猫3》的看点与艺术缺失[J]
.电影评介,2016,0(3):88-90.
被引量:3
7
谢久祎.
误读与正读——《花木兰》与《功夫熊猫》中跨文化传播策略的比较与启示[J]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3):39-44.
被引量:6
8
徐汇飞.
浅析好莱坞对中国文化认识的深入——以《花木兰》和《功夫熊猫》为例[J]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9(3):145-146.
被引量:1
9
张佳钰,张丽敏.
从影片《花木兰》看中美文化差异[J]
.神州,2016,0(20):24-25.
10
牛明慧.
试析动画角色设计[J]
.美术教育研究,2018(7):74-74.
同被引文献
116
1
徐晓暖.
打造强势文化产业 培育特色文化品牌[J]
.大连干部学刊,2005,21(6):10-12.
被引量:2
2
王继红.
论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的现实途径——以铜陵青铜文化为例[J]
.硅谷,2009,2(5):193-194.
被引量:3
3
祝贺.
苏州传统工艺美术的产业升级与文化传承[J]
.新视觉艺术,2012(6):19-20.
被引量:6
4
米子川.
文化资源的时间价值评价[J]
.开发研究,2004(5):25-28.
被引量:14
5
卢渝.
品牌 文化强省的战略选择[J]
.品牌,2005(3):46-47.
被引量:2
6
魏晓芳,谭于芳,唐瑶.
长沙市各区历史文化资源评价[J]
.长沙大学学报,2005,19(4):9-11.
被引量:1
7
于雪梅.
柏林与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比较[J]
.上海经济,2005(C00):72-76.
被引量:5
8
2005—2006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分析及建议[J]
.中国经贸导刊,2006(6):7-10.
被引量:4
9
龚永新.
略论新时期茶文化产业化趋势——由以虚为主向以实为主的茶文化产业发展[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8(2):61-63.
被引量:14
10
许志晖,丁登山,向东.
对南京文化旅游开发模式与整合重点的探讨[J]
.人文地理,2006,21(3):34-37.
被引量:46
引证文献
10
1
孙斐娟.
地域文化的品牌塑造——文化品牌视域下的汉味文化发展研究[J]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26(2):50-55.
被引量:3
2
王建南,方忠,陈伟雄.
打造文化品牌、提升福建文化知名度的思路与策略[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5):131-135.
被引量:8
3
谢京辉.
文化品牌:文化产业的灵魂——基于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J]
.探索与争鸣,2014(7):52-55.
被引量:9
4
赵秀玲,张保林.
文化资源优势向文化竞争优势转化问题研究综述[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13(8):27-30.
被引量:4
5
何永斌.
攀枝花文化产业发展战略选择[J]
.攀枝花学院学报,2015,32(1):1-5.
6
张牧.
文化品牌的民族性及其对民族凝聚力的影响[J]
.理论探讨,2016(2):172-176.
被引量:9
7
姚武华.
关于“文化强省”的若干问题研究综述[J]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6(1):41-46.
被引量:2
8
张牧.
我国文化品牌创新发展路径探析[J]
.长白学刊,2019(5):142-148.
被引量:4
9
马文友,汪明华.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武术文化品牌建设的四重维度[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22,21(1):73-80.
被引量:2
10
高倩.
美术文化产业的发展初探[J]
.明日风尚,2018(21):352-352.
二级引证文献
41
1
廖丹滟.
闽北红色文化融入地方高职院校“基础”课路径研究——以“发扬中国革命道德”为例[J]
.中外企业文化,2021(4):167-168.
2
臧志彭,薛哲.
媒介声量视角下长三角非遗品牌网络传播格局与策略优化[J]
.艺术管理(中英文),2021(1):60-70.
3
倪娇娇.
京津冀协同发展视域下河北省文化品牌培育路径研究[J]
.现代营销(上),2023(5):123-125.
被引量:1
4
陈登源.
福州市文化产业品牌构建研究[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4(1):28-32.
5
梁丹,尹郑刚.
传承创新背景下郑州市城市文化品牌建设问题研究[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2):67-72.
被引量:4
6
高雅.
谈文化品牌对产业经济的促进作用[J]
.中国市场,2015(23):110-112.
被引量:5
7
李志强.
江西旅游资源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路径分析[J]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5,10(6):124-128.
被引量:1
8
陈春莲,李呈.
新时期城市社区文化品牌的价值维度和构建路径[J]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6(2):106-110.
被引量:2
9
胡卫萍,胡淑珠.
我国文化资源资本化现状及投融资路径[J]
.企业经济,2016,35(7):110-114.
被引量:3
10
张文林,孙长江.
区划调整后铜陵多元文化融合发展对策研究[J]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1):34-41.
被引量:1
1
奚莹,戴胜,黄兵.
我国文化“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战略思考[J]
.党史文苑(下半月学术版),2013(4):63-64.
被引量:1
2
赵晗,张润玲.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文化产业发展[J]
.现代企业文化,2009(3):5-6.
3
刘国军.
以文化产业为抓手推进广东欠发达地区发展[J]
.中国国情国力,2013(11):28-30.
被引量:1
4
胡惠林.
国家文化安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策论[J]
.学术月刊,2000,32(2):10-18.
被引量:71
5
桂姗.
浅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文化安全[J]
.决策与信息,2016(2):147-148.
6
白庚胜.
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点领域[J]
.社会主义论坛,2012(4):19-21.
7
生春鸿.
当前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
.网友世界,2013(24):47-48.
8
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应坚持的原则[J]
.大庆社会科学,2016(4):160-160.
9
董建萍.
浅谈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安全[J]
.理论经纬,2012(1):107-111.
10
刘莉.
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J]
.党政论坛,2013(7):34-37.
现代经济探讨
2012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