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21世纪文明发展观的新维度
被引量:12
出处
《长白学刊》
CSSCI
2000年第1期7-9,共3页
Changbai Journal
同被引文献92
-
1李祖扬,邢子政.从原始文明到生态文明——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回顾和反思[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37-44. 被引量:49
-
2邱耕田.文明结构探析[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0(1):28-31. 被引量:8
-
3邱耕田.对生态文明的再认识——兼与申曙光等人商榷[J].求索,1997(2):84-87. 被引量:32
-
4李绍东.论生态意识和生态文明[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11(2):104-110. 被引量:29
-
5申曙光.生态文明及其理论与现实基础[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31(3):31-37. 被引量:110
-
6申曙光,宝贡敏,蒋和平.生态文明──文明的未来[J].浙江社会科学,1994(1):49-53. 被引量:15
-
7生态宣言:走向生态文明[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4):2-2. 被引量:8
-
8齐子鹏,董有明.旅游资源开发中需求规律悖论及对我国的现实选择[J].中国软科学,2004(10):156-160. 被引量:2
-
9廖才茂.生态文明的内涵与理论依据[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4(6):74-78. 被引量:35
-
10陈池波.论生态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7(1):97-102. 被引量:8
引证文献12
-
1陈君.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11(S2):2-3. 被引量:16
-
2葛悦华.关于生态文明及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综述[J].理论与现代化,2008(4):122-126. 被引量:15
-
3姚旻.生态文明与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J].中国流通经济,2009,23(12):63-66. 被引量:6
-
4姚旻.构建促进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结构体系——以务川县为例[J].贵州社会科学,2009(12):97-100. 被引量:2
-
5刘振峰.浅谈兵团新型团场生态文明建设[J].福建党史月刊,2010(12):49-51. 被引量:1
-
6赵秀芳,苏宝梅.生态文明视域下高校生态教育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1(4):66-68. 被引量:52
-
7姚旻,胡波.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贵州服务业优化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2(1):80-84. 被引量:4
-
8付广华.生态文明概念辨析[J].鄱阳湖学刊,2013(6):13-18. 被引量:2
-
9江峰.刍议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城镇化建设[J].管理工程师,2014,19(1):1-3.
-
10黄和平,于秋阳.都市旅游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基于熵权修正AHP层次模型[J].华东经济管理,2014,28(9):71-77. 被引量:15
二级引证文献120
-
1罗康隆.当代生态维护的困境与生态新理念的建构[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S1):470-473. 被引量:1
-
2罗康隆.生态人类学视野下的人类生态安全思考[J].三明学院学报,2009,26(3):241-246. 被引量:2
-
3刘衍君,张保华,曹建荣,陈伟.省域生态文明评价体系的构建——以山东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3676-3678. 被引量:32
-
4霍光耀.建设生态文明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0(9):154-155. 被引量:2
-
5巩琳,栗惠芳.论生态文明与生态经济[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24(3):113-115. 被引量:1
-
6刘景慧.论民族文化与本土性生态知识的建构[J].怀化学院学报,2010,29(9):14-16. 被引量:2
-
7李桃.近三年贵州旅游开发研究综述[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5(6):57-62. 被引量:7
-
8张辉.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大理市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综述[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1(3):133-134.
-
9张智超.生态社会主义对当代中国社会的价值[J].科教导刊,2011(2):119-120.
-
10王莉.小议生态文明理念下的生态建设的必要性[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0):197-1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