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新杀雄剂SX-1在油菜上的应用初报
被引量:
2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用不同浓度SX -1在油菜初花前叶面喷施 ,结果表明 2 0mg/l杀雄效果好 ,药害较轻 ,药后 1 1d雄蕊完全败育 ,持续时间达 2 0d。对不育株套袋自交和杂交等 ,证明SX -1杀雄彻底 ,对雌蕊无明显的不良影响 ,授粉后结实正常。
作者
何振才
李建昌
李永红
机构地区
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
出处
《陕西农业科学》
2000年第3期12-14,共3页
Shaanxi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关键词
油菜
杀雄剂SX-1
雄蕊
雌蕊
杂交育种
叶面喷施
分类号
S565.4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41
同被引文献
216
引证文献
24
二级引证文献
120
参考文献
4
1
刘绚霞,董振生,刘创社,董军刚,乔玉琴.
新型油菜化学杀雄剂EN的杀雄效果与应用研究初报[J]
.西北农业学报,1999,8(4):60-62.
被引量:28
2
官春云,王国槐,李栒,陈社元,田森林.
油菜化学杀雄药物、机理和杂种研究[J]
.作物研究,1990,4(3):13-19.
被引量:21
3
袁晏松,官春云.
油菜不同发育时期喷施杀雄剂1号的杀雄效果和对花药细胞形态的影响[J]
.作物研究,1990,4(2):19-21.
被引量:3
4
官春云,王国槐,赵均田,李涵庄.“杀雄剂1号”诱导油菜雄性不育的效果及其机理的初步研究[J]遗传,1981(05).
二级参考文献
13
1
官春云,王国槐,李栒,田森林,陈社元.
几种化学药物对油菜杀雄效果的研究[J]
.作物研究,1993,7(3):13-16.
被引量:11
2
官春云 王国槐 等.甘兰型油菜化学杀雄利用杂种优势的初步研究[J].湖南农学院学报,1979,(4):47-52.
3
官春云,作物研究,1995年,9卷,增刊,10页
4
Guan Chunyun,Research Paper of Oilseed Brassica,1993年,5页
5
Guan Chunyun,Proc.7th International Rapeseed Congrees,1987年,243页
6
官春云,湖南农学院学报,1979年,4期,47页
7
官春云,王国槐,赵均田,李涵庄.“杀雄剂1号”诱导油菜雄性不育的效果及其机理的初步研究[J]遗传,1981(05).
8
官春云,王国槐,赵均田,李涵庄.“杀雄剂1号”诱导油菜雄性不育的效果及其机理的初步研究[J]遗传,1981(05).
9
官春云,李栒,王国槐,陈社元,袁晏松.
化学杂交剂诱导油菜雄性不育机理的研究——Ⅰ.杀雄剂1号对甘蓝型油菜花药毡绒层和花粉粒形成的影响[J]
.作物学报,1997,23(5):513-521.
被引量:39
10
官春云.
关于油菜化学杀雄杂种的几点说明[J]
.作物研究,1995,9(S1):10-11.
被引量:15
共引文献
41
1
官春云,王国槐,李栒,田森林,陈社元.
几种化学药物对油菜杀雄效果的研究[J]
.作物研究,1993,7(3):13-16.
被引量:11
2
尚毅,李殿荣,李永红,张耀文,田建华.
我国油菜化学杀雄+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应用研究[J]
.西北农业学报,2005,14(1):27-29.
被引量:23
3
陈社员,官春云,王国槐,李栒,刘忠松.
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湘杂油6号的选育[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5,27(2):37-39.
被引量:9
4
杨光圣,傅廷栋,杨小牛,马朝芝.
甘蓝型油菜生态雄性不育两用系的研究Ⅰ.雄性不育两用系的遗传[J]
.作物学报,1995,21(2):129-135.
被引量:30
5
于澄宇,胡胜武,张春宏,俞延军,何蓓如.
化学杂交剂EXP对油菜的杀雄效果[J]
.作物学报,2005,31(11):1455-1459.
被引量:42
6
刘静,董振生.
白菜型油菜杂种优势利用进展[J]
.西北农业学报,2006,15(5):261-265.
被引量:20
7
杨交礼,王国槐.
两种新杀雄药在油菜上的应用简报[J]
.作物研究,2006,20(3):227-230.
被引量:10
8
严自斌,刘创社,董军刚,陈荣信,刘绚霞,高晓岚.
化学杀雄剂ESP对甘蓝型油菜的杀雄效果研究[J]
.西北农业学报,2006,15(6):81-84.
被引量:22
9
刘绚霞,董军刚,刘创社,董振生,严自斌,高晓岚,高崇玉.
新型化学杀雄剂EN对甘蓝型油菜的杀雄效果及其应用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4):81-85.
被引量:16
10
官春云,李栒,王国槐,陈社元,袁晏松.
化学杂交剂诱导油菜雄性不育机理的研究——Ⅰ.杀雄剂1号对甘蓝型油菜花药毡绒层和花粉粒形成的影响[J]
.作物学报,1997,23(5):513-521.
被引量:39
同被引文献
216
1
梁肖青.
SC2053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的效果研究[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5):92-94.
被引量:5
2
刘燕,董振生,张改生,周维.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研究进展[J]
.西北农业学报,2004,13(1):114-119.
被引量:13
3
李稳香,汤传喜,潘旺林.
化学杀雄法杂交油菜制种保纯技术[J]
.种业导报(麦类文摘),2005(6).
被引量:1
4
官春云.
油菜的自交不亲和性和杂种优势育种[J]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7(1):1-6.
被引量:6
5
王汉中.
中国油菜品种改良的中长期发展战略[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4,26(2):98-101.
被引量:103
6
卢目标.
小麦化学杀雄杂交制种技术试验初报[J]
.甘肃农业科技,2004,35(9):23-25.
被引量:1
7
张耀文,尚毅,李永红,李殿荣,李建厂.
新型化学杂交剂SX-1和肥料混用对甘蓝型油菜CMS的作用效果[J]
.西北农业学报,2004,13(3):9-13.
被引量:5
8
李海林,徐庆国.
小麦化学杀雄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与展望[J]
.作物研究,2003,17(4):208-212.
被引量:17
9
杨光圣,傅廷栋.
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一条可能途径——细胞核+细胞质雄性不育[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3,12(4):307-316.
被引量:32
10
刘宏伟,张改生,刘秉华.
化学杂交剂GENESIS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的细胞形态学观察[J]
.西北植物学报,2004,24(13):2282-2285.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24
1
张耀文,尚毅,李永红,李殿荣,李建厂.
新型化学杂交剂SX-1和肥料混用对甘蓝型油菜CMS的作用效果[J]
.西北农业学报,2004,13(3):9-13.
被引量:5
2
尚毅,李殿荣,李永红,张耀文,田建华.
我国油菜化学杀雄+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应用研究[J]
.西北农业学报,2005,14(1):27-29.
被引量:23
3
严自斌,刘创社,董军刚,陈荣信,刘绚霞,高晓岚.
化学杀雄剂ESP对甘蓝型油菜的杀雄效果研究[J]
.西北农业学报,2006,15(6):81-84.
被引量:22
4
曾川,徐洪志,廖淑梅,张大琼,陈克富,彭涛,陈吉光.
甘蓝型油菜polCMS微粉控制及遗传改良研究进展[J]
.西南农业学报,2007,20(1):163-167.
被引量:2
5
李宏伟,张恩慧,许忠民,张高翔,朱守亮,刘辉.
甘蓝化学杀雄剂GS-1的杀雄效果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7(7):115-121.
被引量:6
6
辛金霞,戎郁萍.
化学杂交剂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现状[J]
.草业科学,2010,27(3):124-131.
被引量:5
7
罗昌敏,唐章林.
化学杀雄剂SX-1对重庆地区油菜的杀雄效果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747-6749.
被引量:20
8
王国槐,官春云,陈社员.
化杀灵改良剂(wpG)对甘蓝型油菜杀雄效果的研究[J]
.种子,2010,29(7):70-72.
被引量:4
9
李文,王国槐.
作物化学杂交剂的发展及其应用[J]
.作物研究,2011,25(3):281-286.
被引量:6
10
韦世豪,田建华,李永红,张耀文,李殿荣,董育红,任军荣,姚雪雁.
化学杂交剂SX-1对不同生态区甘蓝型油菜的杀雄效果[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9(11):119-123.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
120
1
刘燕,董振生,张改生,周维.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研究进展[J]
.西北农业学报,2004,13(1):114-119.
被引量:13
2
张耀文,尚毅,李永红,李殿荣,李建厂.
新型化学杂交剂SX-1和肥料混用对甘蓝型油菜CMS的作用效果[J]
.西北农业学报,2004,13(3):9-13.
被引量:5
3
于澄宇,胡胜武,张春宏,俞延军,何蓓如.
化学杂交剂EXP对油菜的杀雄效果[J]
.作物学报,2005,31(11):1455-1459.
被引量:42
4
戚永明,刘建军,付云龙,胡小杰,汤勇.
新型化学杀雄剂“定军1号”在甘蓝型油菜CMS制种上控制微粉的作用效果[J]
.种子,2006,25(10):93-95.
被引量:11
5
杨交礼,王国槐.
两种新杀雄药在油菜上的应用简报[J]
.作物研究,2006,20(3):227-230.
被引量:10
6
严自斌,刘创社,董军刚,陈荣信,刘绚霞,高晓岚.
化学杀雄剂ESP对甘蓝型油菜的杀雄效果研究[J]
.西北农业学报,2006,15(6):81-84.
被引量:22
7
刘绚霞,董军刚,刘创社,董振生,严自斌,高晓岚,高崇玉.
新型化学杀雄剂EN对甘蓝型油菜的杀雄效果及其应用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4):81-85.
被引量:16
8
董云,方彦.
我国克服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育性不稳定的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9):3592-3594.
被引量:1
9
井苗,董振生,严自斌,董军刚,钟瑜.
BHL等4种药物对油菜杀雄效果的研究[J]
.西北农业学报,2008,17(3):165-170.
被引量:11
10
俞咪娜,董媛媛,徐攀峰,张明龙.
油菜胞质不育类型相关基因研究进展[J]
.华北农学报,2008,23(B06):7-11.
被引量:8
1
郭秀卿,崔福柱,郝建平,杜天庆.
高粱渗水地膜覆盖生长发育动态研究[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7(3):258-261.
被引量:4
2
梁振兴,李雁鸣.
冬小麦生育期间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消长动态[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2(S1):16-20.
被引量:8
3
刘金霞,李元实,黄飞,姬小明,赵铭钦.
发酵前叶面喷施类胡萝卜素对烟叶质量的影响[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0,32(6):606-611.
被引量:1
4
王恩胜,董广林,杨新彬.
高寒地区冬麦冬前叶令生长规律[J]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2(3):64-64.
5
刘文涛.
移栽密度与留叶数及施肥量对烤烟光合特性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2017(7):13-14.
被引量:3
6
王云奇,陶洪斌,徐丽娜,张东兴,赵鑫,赵丽晓,王璞.
拔节期深松对夏玉米干物质生产及光合作用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13,21(1):90-95.
被引量:5
7
曹立耘.
油菜高产要抓冬发冬壮[J]
.农化市场十日讯,2016,0(33):48-48.
8
杨晓玲,郭金耀,刘恩科.
G叶面肥对冬小麦增产效应的研究[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1995,15(1):37-40.
被引量:1
9
葛梦婕,王亚江,颜希亭,张洪程,魏海燕,戴其根,霍中洋,许轲,江峰,朱聪聪.
长江中下游稻区粳型超级稻高产形成及氮素利用的研究[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4,20(2):259-270.
被引量:9
10
李雁鸣,梁振兴.
冬小麦冬前叶片光合性能的初步研究[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2(S1):21-28.
被引量:3
陕西农业科学
2000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