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无源雷达反隐身技术及其发展趋势探析
被引量:
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针对隐身目标采用的雷达隐身技术,分析了其存在的不足;在对无源雷达作简要介绍的基础上,阐述了两类无源雷达的反隐身性能;最后,结合目前的发展情况,探讨了无源雷达反隐身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前景。
作者
黄兴
唐宏
牛超
章捷
机构地区
空军工程大学导弹学院
出处
《飞航导弹》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35,共5页
AERODYNAMIC MISSILE JOURNAL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102109)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0JQ8007)
关键词
无源雷达
反隐身
外辐射源
分类号
V218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9
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214
同被引文献
62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35
参考文献
15
1
王俊,保铮,张守宏.
无源探测与跟踪雷达系统技术及其发展[J]
.雷达科学与技术,2004,2(3):129-135.
被引量:62
2
梁百川.
有源隐身技术研究[J]
.舰船电子对抗,2004,27(1):3-6.
被引量:11
3
李金梁,李永祯,王雪松.
米波极化雷达的反隐身研究[J]
.雷达科学与技术,2005,3(6):321-326.
被引量:15
4
徐世友,陈曾平.
机会照射源雷达系统中外辐射源的选择[J]
.现代雷达,2007,29(10):16-19.
被引量:19
5
宋杰,何友,蔡复青,唐小明.
基于非合作雷达辐射源的无源雷达技术综述[J]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9,31(9):2151-2156.
被引量:66
6
张宇林,蒋鼎国,黄翀鹏,朱小六,徐保国.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J]
.化工学报,2008,59(7):1703-1706.
被引量:5
7
刘红,张小水,李益群.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方法[J]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5(2):34-36.
被引量:10
8
耿文东,王元钦,张若禹.
雷达组网减小多路径效应影响的探讨[J]
.现代雷达,2006,28(4):11-13.
被引量:12
9
TOZERT M.High altitude platforms for communicationservices.IEEE-VTS News,2003,5(4):4-9.
10
门向生,田新华,宫健.
临近空间双基雷达探测隐身目标性能研究[J]
.电光与控制,2009,16(5):43-46.
被引量:8
二级参考文献
149
1
陈晔.
毫米波雷达低角跟踪应用分析[J]
.舰船电子对抗,2000,23(4):11-15.
被引量:4
2
王俊,保铮,张守宏.
无源探测与跟踪雷达系统技术及其发展[J]
.雷达科学与技术,2004,2(3):129-135.
被引量:62
3
关鑫璞,王少刚,粟毅,胡林华.
目标电磁散射极点的不变性特征分析[J]
.微波学报,2004,20(2):1-5.
被引量:2
4
孙勇,景博,张吉力.
最优加权与递推最小二乘法相结合的多传感器信息融合[J]
.传感技术学报,2004,17(4):630-632.
被引量:25
5
曲长文,何友.
基于电视或调频广播的非合作式双(多)基地雷达及关键技术[J]
.现代雷达,2001,23(1):19-23.
被引量:29
6
王大海,王俊.
单发多收模式下无源雷达成像研究[J]
.电子学报,2006,34(6):1138-1141.
被引量:21
7
曹秀云.
近空间飞行器成为各国近期研究的热点(上)[J]
.中国航天,2006(6):32-35.
被引量:42
8
季艳.
国外临近空间飞行器技术发展概述[J]
.国际航空,2006(9):84-85.
被引量:11
9
王森根,王俊.
基于外辐射源的分布式无源雷达成像算法[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6,33(6):907-910.
被引量:6
10
何缓,杨春山,傅文斌.
无源雷达定位精度分析[J]
.现代雷达,2007,29(5):1-3.
被引量:22
共引文献
214
1
张怡霄,郭文普,康凯,姚云龙,王攀.
基于聚类与网格搜索的TDOA/DOA联合定位方法[J]
.战术导弹技术,2020(1):105-112.
被引量:3
2
王洁,盛佳恋,付朝伟,王海涛,徐逸宇.
基于无源回波模型的分布式孔径雷达压缩感知成像方法[J]
.制导与引信,2019,0(2):36-44.
3
吴江.
对近空间目标的无源定位探讨[J]
.科技资讯,2008,6(8):179-180.
4
廖桂生,李天星,谷卫东,孙俊喜.
基于CDMA基站辐射源雷达的动目标检测方法[J]
.现代雷达,2008,30(9):29-32.
被引量:7
5
陈涵,柳健,吴谨.
基于多源遥感影像信息的数据融合技术[J]
.制导与引信,2005,26(2):52-56.
被引量:2
6
王红梅,胡念英.
基于PCL技术的定位系统概述[J]
.现代雷达,2005,27(8):18-23.
被引量:3
7
王森根,王俊.
基于外辐射源的运动目标成像技术[J]
.雷达科学与技术,2006,4(3):170-176.
被引量:2
8
王大海,王俊.
单发多收模式下无源雷达成像研究[J]
.电子学报,2006,34(6):1138-1141.
被引量:21
9
张利,安霆,杨百顺.
灰色关联故障诊断方法在模拟电路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测试技术,2006,32(4):39-40.
被引量:4
10
王超,王永良.
外辐射源机载预警雷达系统的信杂比[J]
.雷达科学与技术,2006,4(4):202-208.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62
1
马锐,马轶鸥.
雷达隐身与反隐身技术[J]
.舰船电子工程,2008,28(10):28-31.
被引量:6
2
王腾朝,杨靖雯,赵杭生,马登军.
“沉默哨兵”系统及其核心技术[J]
.军事通信技术,2009(4):89-93.
被引量:8
3
洪锋,褚红伟,金宗科,单体江,郭忠文.
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系统最新进展综述[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0,47(S2):81-87.
被引量:76
4
王俊,保铮,张守宏.
无源探测与跟踪雷达系统技术及其发展[J]
.雷达科学与技术,2004,2(3):129-135.
被引量:62
5
周晓群.
反隐身雷达技术及其对抗[J]
.舰船电子工程,2004,24(6):124-131.
被引量:8
6
刘治德,王勇.
美国反辐射导弹的发展历程和方向[J]
.飞航导弹,2005(3):24-32.
被引量:15
7
卢石.
浅谈弹炮结合防空武器系统[J]
.四川兵工学报,2005,26(2):8-11.
被引量:5
8
李可达.
现代空袭作战模式研究[J]
.航天电子对抗,2010,26(6):56-60.
被引量:15
9
王中许,张学彪,盛安冬.
基于分布式节点的火控体系研究[J]
.兵工学报,2005,26(5):638-641.
被引量:13
10
陈建军,吴三宝.
弹炮结合防空武器系统综合研究[J]
.国防技术基础,2005(9):41-43.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5
1
刘继业,陈西宏,刘强,孙际哲.
国外双(多)基地雷达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分析[J]
.飞航导弹,2013(6):54-59.
被引量:14
2
师俊朋,胡国平,朱苏北,罗亚宗.
雷达反隐身技术分析及进展[J]
.现代防御技术,2015,43(6):124-130.
被引量:5
3
陈薇,王军.
弹炮结合防空武器系统新趋势[J]
.火力与指挥控制,2016,41(3):1-4.
被引量:13
4
户盼鹤,陈曾平.
多平台感知数据融合的被动检测系统研究[J]
.国防科技,2016,37(6):36-39.
被引量:1
5
车国帅,戚振东,王伟.
弹炮结合武器系统发展动态与趋势分析[J]
.舰船电子工程,2021,41(11):1-4.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35
1
马彦恒,宋瑶,董健.
空地双基地雷达空间同步研究[J]
.雷达科学与技术,2015,13(1):65-69.
被引量:9
2
王鹏,邱天爽,李景春,谭海峰.
无源雷达目标信号时延与多普勒频率联合估计[J]
.通信学报,2015,36(5):47-53.
被引量:4
3
刘赞,陈西宏,薛伦生,刘进,张群.
双基地雷达系统时间同步方案研究[J]
.火力与指挥控制,2016,41(1):139-142.
被引量:8
4
武炳阳,马彦恒.
空-地双基地雷达若干关键技术研究[J]
.飞航导弹,2016(5):63-66.
被引量:1
5
谷雨,张辰璐,李汉文,彭冬亮.
融合PSO和Powell的雷达组网反隐身部署优化算法[J]
.数据采集与处理,2016,31(3):525-531.
被引量:3
6
马彦恒,武炳阳.
一种空-地双基地雷达时间同步方法[J]
.雷达科学与技术,2016,14(4):371-374.
被引量:2
7
宋文瑰,沈安慰.
基于MATLAB GUI专利技术的雷达探测概率软件平台设计[J]
.河南科技,2016,35(14):65-68.
被引量:1
8
张帆.
网络化火控系统发展概述及效能评估分析[J]
.火力与指挥控制,2018,43(2):5-11.
被引量:3
9
王鹏,吕哲.
一种双基地雷达探测性能评估的改进方法[J]
.电波科学学报,2018,33(1):8-13.
被引量:1
10
王一帆,盛安冬,李银伢,戚国庆.
基于多智能体一致的分布式网络化防空火控系统[J]
.火力与指挥控制,2018,43(11):102-107.
被引量:2
1
王贵国.
沉默的哨兵──锁定F-117A隐身战斗机[J]
.国防科技参考,2000,21(1):12-12.
被引量:1
2
周义.
使隐身“神话”破灭的反隐身技术[J]
.中国空军,2003,0(2):30-31.
3
都世民.
隐型飞机无处遁形—无源雷达浅析[J]
.国外科技动态,2001(10):42-43.
被引量:1
4
高艳东,白立春,安永丽.
等离子体隐身技术及其应用现状[J]
.中国科技信息,2008(8):30-31.
被引量:2
5
知远(编译),于君(编译).
无源雷达与隐身技术之争[J]
.现代军事,2009(12):60-64.
6
谭雪平,石纯民,等.
锁定隐身飞机的“火眼金睛”:现代新体制雷达[J]
.中国空军,2002,0(3):29-30.
7
陶东香,吴华,程嗣仪.
现代飞机的雷达隐身技术[J]
.航天电子对抗,2003,32(5):36-39.
被引量:4
8
李悦霖.
美国探索视觉隐身[J]
.国际航空,2009(12):24-25.
被引量:1
9
方振和,刘喜斌,郑德胜.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对抗隐身目标[J]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4(1):107-112.
被引量:6
10
陈文英.
“空防暗哨”——无源雷达[J]
.电子工程信息,2006(3):9-13.
被引量:6
飞航导弹
2012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