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经济统计研究的新进展─—东京“中华民国期的经济统计:评价与推计”国际研讨会简介
被引量:6
出处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52-155,共4页
Researches in Chinese Economic History
同被引文献36
-
1周广远.1870年-1894年中国对外贸易平衡和金银进出口的估计[J].中国经济史研究,1986(4):107-130. 被引量:9
-
2刘瑞中.十八世纪中国人均国民收入估计及其与英国的比较[J].中国经济史研究,1987(3):105-120. 被引量:15
-
3久保 亨.关于民国时期工业生产总值的几个问题[J].历史研究,2001(5):30-40. 被引量:12
-
4王家范.解读历史的沉重──评弗兰克《白银资本》[J].史林,2000(4):89-105. 被引量:19
-
5王玉茹.中国近代的经济增长和中长周期波动[J].经济学(季刊),2005,4(2):461-490. 被引量:20
-
6陈晓云,李本乾,沈建华.基于共同利益的上海汽车工业跨文化管理模式[J].软科学,2005,19(4):56-58. 被引量:2
-
7《战时华北工业生产指数》[J].经济评论,1948.
-
8《战时华北工业资本就业与生产估计》[J].中央银行月报,.
-
9冈崎次郎.《铉工业ニ关スル经济调查/概要》,《华北调查研究机关业绩综合调查》,1945年.
-
10《调查报告》上册,5页.
引证文献6
-
1任伟伟.浅析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全国工业调查[J].中国城市经济,2012(2):327-328.
-
2久保 亨.关于民国时期工业生产总值的几个问题[J].历史研究,2001(5):30-40. 被引量:12
-
3陈淼,张晶,康王勇.洋货进口与19世纪下半叶中国市场[J].新疆社科论坛,2010(2):64-66.
-
4仲伟民,邱永志.数据估算与历史真实——中国史中GDP估算研究评述[J].史学月刊,2014(2):105-114. 被引量:12
-
5马国英.从民间到官方:民国时期国民收入核算[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50(3):46-54. 被引量:3
-
6李本乾.关于党报对外传播模式创新的思考——以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文化讲坛”为例[J].人民论坛(中旬刊),2011,0(9):194-195.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30
-
1任伟伟.浅析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全国工业调查[J].中国城市经济,2012(2):327-328.
-
2孙大权.中国经济学社的兴衰及其影响[J].经济学家,2006(4):13-20. 被引量:4
-
3范铁权,梁莎莎.民国时期的中国统计学社[J].统计研究,2012,29(9):103-109. 被引量:4
-
4梁启章,齐清文,梁迅.中国古代世界地图主要成就与特色初探[J].地理学报,2015,70(8):1351-1360. 被引量:5
-
5钟飞腾.超越地位之争: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与国际秩序[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5,32(6):69-94. 被引量:8
-
6王鑫,经孝芳.近代民族工业的效率结构:一个量化历史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7(10):34-39.
-
7王鑫,经孝芳.近代工业的技术效率及影响因素——基于上海调查的实证研究[J].软科学,2018,32(1):7-10. 被引量:1
-
8冯妮,王大可.“一带一路”倡议社会关注度时空特征分析——基于百度指数大数据的考察[J].东南传播,2018(1):4-7. 被引量:1
-
9魏明孔,丰若非.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经济史研究,2018,0(5):77-85. 被引量:7
-
10王大可,李本乾.国际媒体涉穗报道演进趋势、议程分布和框架特征[J].国际传播,2018(4):86-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