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医温补法辅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研究
被引量: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医认为,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气(阳)虚为本,血瘀水饮为标。临证无论从心力衰竭的病机、辨证论治,还是名家临床经验及现代研究等方面均证明,温补法辅助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非常重要。临床遣药需重视疾病的标本缓急进行加减。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在控制症状、改善心功能、降低病死率等方面疗效显著。
作者
曾黎华
王肖龙
机构地区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出处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第2期259-261,共3页
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
中医
温补法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分类号
R256.22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6
参考文献
22
共引文献
457
同被引文献
91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79
参考文献
22
1
李瑞,杨培君,张荣新.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病机探讨[J]
.现代中医药,2003(1):13-14.
被引量:55
2
赖旭峰,单赤军.
邓铁涛教授从脾论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经验[J]
.河北中医,2001,23(12):909-910.
被引量:18
3
李立志.
陈可冀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经验[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4(2):136-138.
被引量:192
4
黄平东.
中医古籍对心力衰竭的论述探要[J]
.中医药学刊,2003,21(4):592-593.
被引量:99
5
徐慧聪,吕渭辉,任毅.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辨证现代研究概况[J]
.中医杂志,2009,50(7):655-658.
被引量:11
6
朱波.
李七一心衰辨治心法[J]
.江苏中医药,2008,40(12):18-19.
被引量:26
7
谭璐芸.
郭维琴治疗心力衰竭经验介绍[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0,23(2):43-43.
被引量:17
8
张雪,刘红旭.
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候特点文献研究[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3(12):702-704.
被引量:26
9
周婷婷.
张培影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经验采摘[J]
.四川中医,2011,29(3):27-27.
被引量:3
10
路永平,李晓飞.
扶阳思想对心衰的治疗意义和影响[J]
.四川中医,2009,27(2):35-36.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126
1
苏启刚,蒋希勇.
生脉散加味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68例疗效观察[J]
.吉林中医药,2004,24(9):14-14.
被引量:6
2
安辉,林凯旋,缪灿铭.
充血性心力衰竭甲状腺激素及中医辨证与疗效相关性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7):618-619.
被引量:5
3
周杰,高晓玲,张宝州,黄仕君,王兰娣,盛丽,史东静,阎晓霞,杨阿妮,黄腾辉,裴玉琴,陈进凡,程烜.
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辨证分型与心功能参数及甲状腺激素相关性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10):872-875.
被引量:19
4
陈瑞,梁凤霞,黄艳霞,李彬.
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气虚、心阳虚证与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关系的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10):876-878.
被引量:12
5
孙晓斐,丛培玲,伊长华,石娴静,刘洁,颜景欣.
生脉散对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力衰竭的血液动力学研究[J]
.济宁医学院学报,1993,16(4):21-25.
被引量:21
6
谷万里,史载祥.
活血化瘀中药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进展[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4,2(12):722-724.
被引量:19
7
李志文,刘慧卿,尹衬兴.
桂枝救心汤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J]
.中国厂矿医学,2005,18(1):69-70.
被引量:1
8
徐家新,钟志戎.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辨证与甲状腺激素变化的相关性研究[J]
.河北中医,2004,26(10):732-733.
被引量:11
9
雷正一,王硕仁.
黄芪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3,13(7):443-446.
被引量:275
10
任美时.
益气活血法为主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57例分析[J]
.中医药学刊,2005,23(4):740-740.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457
1
张琳,刘晓萍,李明阳,运启杰,卢晓艳.
加减“心衰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J]
.智慧健康,2020(16):65-67.
被引量:1
2
黄文悦,吕仪,丁晓东,王忆勤.
基于移动平均线法改进的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脉图参数特征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3(6):2209-2216.
被引量:1
3
王滢迪,何竹青,李小茜,何建成.
心力衰竭中医病证探析[J]
.中医文献杂志,2023,41(4):61-63.
4
何长国,戴小华,王华,康正林,王越.
苓桂术甘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Meta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0(98):16-19.
被引量:6
5
王星,王静,王超群,任存霞,史君.
金银花保护心力衰竭缺血心肌的网络药理学研究[J]
.内蒙古中医药,2023,42(2):146-149.
被引量:2
6
洪斌.
常红卫主任医师运用膏方从益气化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经验[J]
.内蒙古中医药,2023,42(1):73-75.
7
史君,何小磊,王星,王静,王超群,任存霞.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金银花干预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J]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22,44(4):353-357.
8
沈影,韩凤娟.
从“肾阳”到“五脏之阳”论治妇科肿瘤[J]
.辽宁中医杂志,2020(8):54-56.
被引量:3
9
刘春燕,沈琳,周端,魏易洪,曹敏,王佑华,邓兵.
参蛤散经抑制钙离子通道舒张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的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2020,47(1):183-186.
被引量:1
10
樊春晖,姜英泽,黄永生.
黄永生教授应用救心汤加减治疗心功能不全医案1则[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0(60):218-219.
同被引文献
91
1
郝燕梅,闫德春.
苓桂术甘汤加味配合西药治疗心肾阳虚型充血性心力衰竭40例[J]
.北京中医,2004,23(6):342-344.
被引量:6
2
李立志.
陈可冀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经验[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4(2):136-138.
被引量:192
3
成立,许文忠,孙福军.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J]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8):999-1000.
被引量:7
4
张持.
中医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认识及治疗进展[J]
.吉林中医药,2006,26(11):71-73.
被引量:12
5
李可.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41.
6
刘渡舟.刘渡舟伤寒论讲稿[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1-172.
7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0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835.
8
张仲景.金匮要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4.
9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4-58.
10
郑钦安.郑钦安医学三书[M].1版.山西: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5:62-63.
引证文献
8
1
戴良贺,程小昱.
古今名医从温阳为大法论治心衰[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7(3):252-255.
被引量:10
2
江建华.
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5):9-10.
被引量:11
3
王石,唐蜀华.
中西医结合诊治舒张性心力衰竭——结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探析[J]
.现代医药卫生,2014,30(24):3809-3812.
被引量:26
4
邓智武.
瓜蒌薤白桂枝汤结合西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J]
.新中医,2015,47(9):30-31.
被引量:3
5
张明妍,白发臣,张燕.
益气活血汤联合西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5,29(12):134-137.
6
孙野.
心肾阳虚型充血性心力衰竭运用参蛤散联合西药治疗的临床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27):166-166.
被引量:2
7
孙许涛,姜德友,陈飞,韩海伟,王蔚.
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研究进展[J]
.中医学报,2018,33(3):496-499.
被引量:20
8
王艳霞,张艳.
谈心力衰竭津液代谢障碍的中医思辨[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22(1):48-51.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
79
1
王兴荣.
联合"参蛤散"治疗老年人慢性心衰临床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0(22):120-121.
2
孙玉锋.
益气活血汤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神经内分泌因子的影响[J]
.河南中医,2018,38(12):1838-1840.
被引量:5
3
张颖丽.
心脑康胶囊与麝香保心丸在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133-134.
被引量:1
4
周素芬,忻尚平.
参附注射液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J]
.新中医,2015,47(6):8-10.
被引量:1
5
王艳飞,王祥贺,曹雪滨,任越,张刚,何建成,齐峰.
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规律的相关研究[J]
.陕西中医,2015,36(6):701-703.
被引量:11
6
张丽杰.
心力衰竭的诊断和预防保健探讨[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8):104-105.
7
刘峰.
持续静脉泵入两种药物治疗高血压合并急性左心力衰竭的疗效比较[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15):2232-2233.
被引量:6
8
王永红,唐丽敏,陶利勇,毕丽梅,吴爱萍,王子辉,李艳军.
自拟强心汤佐治陈旧性心肌梗死并难治性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28):27-28.
被引量:1
9
杨福龙,姚木铭,林丹华,谢景毕.
自拟附子救心方治疗闽西地区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J]
.中医药通报,2015,14(5):53-55.
被引量:4
10
王永红,唐丽敏,陶利勇,毕丽梅,吴爱萍,王子辉,李艳军.
中西药联合治疗陈旧性心肌梗死并难治性心力衰竭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31):16-17.
被引量:3
1
黄平东.
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的实验研究近况[J]
.广西中医药,2002,25(6):5-7.
2
张奕奕,薛一涛.
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研究进展[J]
.黑龙江中医药,2014,43(4):62-64.
被引量:2
3
方显明,黄红英.
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3(1):47-48.
被引量:3
4
麦用军.
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近况[J]
.广西中医药,1994,17(6):38-40.
被引量:1
5
边宝生.
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研究概述[J]
.北京中医,2002,21(4):251-253.
6
孟昭阳.
心力衰竭中医药治疗方法探析[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3):171-172.
被引量:12
7
殷小玲.
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近况[J]
.河北中医,1993,15(6):40-42.
被引量:1
8
王晶.
浅谈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体会[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17):203-204.
被引量:1
9
冼绍祥,周凤娇.
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8(6):165-167.
被引量:22
10
蔡辉,毛静远,王强,崔小磊,王恒和,王贤良,刘洪伟,李国政,张富亮.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辨证规律的文献分析[J]
.四川中医,2011,29(7):22-25.
被引量:31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