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档案学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2-24,共3页
Archives Science Bulletin
共引文献5
-
1傅荣校.论电子文件特性与管理的两种情况[J].档案与建设,1999(2):21-24. 被引量:8
-
2闫瑞英,李剑峰.网络环境下高校档案信息安全技术方法初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27):139-141. 被引量:6
-
3傅荣校,赖莉萌.电子文件内容与载体关系变化后的变化[J].浙江档案,1999,0(7):6-8. 被引量:3
-
4傅荣校,赖莉萌.电子时代档案人员的职业特点[J].浙江档案,1999,0(5):5-7. 被引量:5
-
5傅荣校.论档案管理现代化环境中的职业特征[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32(5):117-123. 被引量:10
同被引文献42
-
1李书宁.数字图书馆跨库检索技术研究[J].数字图书馆论坛,2005(2):6-9. 被引量:6
-
2苏毅.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传统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之比较研究[J].兰台世界(上旬),2005(14):2-3. 被引量:4
-
3于英香.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保护之比较[J].档案学通讯,2004(5):74-77. 被引量:18
-
4张艳霞.论高校学报档案的科学管理[J].兰台内外,2005(2):46-47. 被引量:1
-
5裴友泉,马仁杰.关于运用网格技术解决电子档案关联利用问题的构想[J].档案学通讯,2005(6):67-70. 被引量:21
-
6周楠.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并行管理的认识[J].机电兵船档案,2005,21(6):42-43. 被引量:4
-
7安春娥.试析高校学报的档案管理[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11(3):98-99. 被引量:7
-
8陶碧云.档案异构数据库与网格技术[J].档案与建设,2006(9):20-21. 被引量:8
-
9卞昭玲.基于网格应用的企业信息管理模式之创新[J].档案学通讯,2006(6):63-65. 被引量:7
-
10田绍军.浅谈高校学报档案管理[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7(1):16-16. 被引量:3
引证文献11
-
1陶丽琼.浅谈电子档案[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9(4):162-164. 被引量:1
-
2王拴勋.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比较研究[J].安康师专学报,2006,18(2):121-125. 被引量:4
-
3金波,覃哲.网格技术与档案信息资源管理[J].档案学通讯,2007(3):53-56. 被引量:31
-
4冯立.电子档案价值鉴定及制约因素[J].兰台世界(上旬),2008(1):37-38. 被引量:1
-
5赵金鹏.高校学报编辑部档案管理应在三个方面下功夫[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19(4):535-538. 被引量:5
-
6黄雯雯.浅谈我国数字档案馆的未来走向[J].四川档案,2008(5):16-17. 被引量:1
-
7吕春影.网络技术在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3(1):157-158. 被引量:1
-
8白国礼.信息化时代下的高职院校档案工作探析[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5(2):109-111.
-
9赵顺梅.网格技术在现代档案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J].电气传动自动化,2011,33(5):42-46.
-
10金波.为什么需要数字档案馆[J].档案学通讯,2002(2):52-55. 被引量:13
二级引证文献63
-
1杨杰.网络时代下的档案信息的利用与开发[J].黑龙江档案,2007(2):31-31. 被引量:1
-
2毛峥嵘.高校声像档案数字化建设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7(2):213-216. 被引量:11
-
3李培.测绘科技档案发展战略的思考[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4,27(5):21-23. 被引量:19
-
4王丽燕.关于数字化档案馆建设的思考[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17(4):77-78. 被引量:1
-
5林秦秦.数字档案馆建设的理论架构与实践[J].科技档案,2005(1):23-25. 被引量:1
-
6丁恩多.我国数字档案馆研究综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21):109-111. 被引量:7
-
7窦海英.论数字档案馆建设中的继承与创新[J].档案,2005(6):6-8. 被引量:1
-
8金波.数字时代的档案学科建设[J].图书情报知识,2007,24(4):5-9. 被引量:10
-
9徐欣.档案整理实践与理论的演变及其发展趋势[J].档案学通讯,2007(5):24-27. 被引量:5
-
10郭宪贞.论网络环境下高校档案信息的安全[J].太原大学学报,2007,8(4):93-95. 被引量:1
-
1吴伟光.“隐性”采访法律问题的辨析[J].南方电视学刊,2003(4):88-90. 被引量:2
-
2宫露菡.浅议基于网络环境的大学生阅读心理与图书馆导读工作[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10):240-240.
-
3车彦宁.如何防止新闻报道产生负面影响[J].记者摇篮,2014(11):32-32.
-
4董伟,董柏慧.浅谈广播新闻特色[J].群文天地(下半月),2012(1):131-131. 被引量:3
-
5王蕾.浅谈大众传播产生的负面影响及对策[J].商,2014(24):196-196. 被引量:1
-
6刘勇.让公众了解科学的局限[J].乌蒙论坛,2014,0(2):8-10.
-
7赵立华,赵爱群.21世纪的读者服务工作[J].现代情报,2002,22(4):74-74. 被引量:2
-
8吴梓天,张一鸣,张念祺.战斗的选择——正确看待无理手(下)[J].围棋天地,2015,0(13):77-79.
-
9李瑛.试论西方新闻自由的两面性[J].洛阳大学学报,2005,20(3):121-123.
-
10郭岩.加强网络舆论引导 构建和谐网络文化[J].求知,2010(1):33-35.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