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学校德育范式的去生活化困境与超越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德育“生活化”是德育本质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根本取向。然而,在我国学校德育实践范式中,却存在着普遍的去生活化趋向,德育因生活缺失而陷入形式主义、效果低下的尴尬境地。回归生活是学校德育改革的唯一出路。
作者
王永强
机构地区
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出处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2-25,共4页
Journal of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关键词
“生活化”
学校德育
德育范式
困境
德育改革
德育本质
实践范式
形式主义
分类号
G4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352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3
1
侯文华.
构建生活化的德育新理念[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22(3):72-73.
被引量:14
2
吴康宁.
教会选择:面向21世纪的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必由之路──基于社会学的反思[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17(3):10-18.
被引量:211
3
刘慧,朱小蔓.
多元社会中学校道德教育:关注学生个体的生命世界[J]
.教育研究,2001,22(9):8-12.
被引量:134
二级参考文献
3
1
孙云晓主编:《向孩子学习》,晨光出版社,1998年版,第200页。
2
孟德格查.《续爱的教育》.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45页.
3
[美]保罗·库尔兹编.《21世纪人道主义》.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第355页.
共引文献
352
1
夏晋祥,陈忠宁.
生命化德育:德育工作的本质要求与规律遵循[J]
.教育学术月刊,2021(5):18-23.
被引量:4
2
王喜亭.
体谅模式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
.理论观察,2021(11):44-47.
被引量:1
3
韩雯雯,韩凯,董方.
从道德学习角度增强南疆高校师范生德育养成教育实效性研究[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9,0(33):183-184.
4
刘芳.
当代道德教育需要“规范约束”与“教会选择”共进[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6):23-24.
被引量:1
5
卢建华.
论世纪初中国道德教育理论的表现形态和时代课题[J]
.学术论坛,2008,31(4):198-204.
6
陈远东.
如何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能力[J]
.咸宁学院学报,2003,23(4):29-31.
7
林萍.
教育中的生命意识[J]
.现代企业教育,2006(18):86-87.
8
陈艳秋.
论道德教育的“人性化”和“主体性”理念[J]
.文教资料,2008(29):94-96.
9
张艳.
构建实践体认化的大学德育体系[J]
.文教资料,2006(14):47-48.
被引量:1
10
孙成娟,李加兵.
创新德育体系增强德育实效[J]
.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0(4):102-105.
同被引文献
8
1
陈瑞宝.
论生活世界与教育本体回归[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22(5):63-67.
被引量:1
2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
冯建军.生命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4
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赵祥麟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M].上海师范大学外国教育研究室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0).
6
戚万学.冲突与整合-20世纪西方道德教育理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480,440.
7
蒋一之.
论道德教育的“自然”起源[J]
.社会科学战线,2012(11):211-215.
被引量:4
8
高德胜.
论现代知性德育与生活的割裂[J]
.思想.理论.教育,2003(4):42-44.
被引量:31
引证文献
1
1
朱美燕.
学校德育“去生活化”的表征及根源[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4(4):58-6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杨晓慧.
高职院校校友进思政课堂的育人功能及其开发[J]
.教育与职业,2015(25):104-106.
被引量:5
1
安艳丽.
以人为本 返璞归真——浅谈高中政治教学的回归[J]
.学苑教育,2012(10):86-86.
被引量:3
2
陈宏,刘迎辉.
高校德育工作浅析[J]
.致富时代(下半月),2011(8):215-216.
3
赖建华.
认清时代指向 寻求新的张力——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德育范式转换研究[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0(12):8-9.
被引量:1
4
梅华.
教育实践范式的探寻——对大学阶段素质教育的思考[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14(4):9-11.
5
张翼飞.
谈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J]
.北京教育(普教版),2010(12):53-53.
6
张广利.
学校德育“工作化”对德育实效性的影响及其对策[J]
.当代教育科学,2005(1):48-49.
被引量:1
7
徐旭开,黄绍丽,李阅民,刘春波.
关于民办高校德育范式的思考[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0(9):74-75.
被引量:1
8
杜正雄.
教育叙事在师范生教育实习中的实践范式[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5(1):80-84.
被引量:2
9
单振涛.
适应与超越:面向21世纪学校德育改革的理论基础探寻[J]
.潍坊学院学报,2001,1(1):91-95.
被引量:1
10
王晓建.
“探究性学习”的误区与破解[J]
.思想政治课教学,2010(2):13-15.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2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