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小议《脾胃论》人参黄芪同用规律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对《脾胃论》中人参黄芪同用的方子进行分析,把同用的方子分成三类,从而总结得出人参黄芪同用三规律,甘温除热、泻火升阳、温热驱寒。人参与黄芪是临床上常用的补气药,两者都能补脾肺之气。然而,黄芪的补气作用不及人参;黄芪又有升阳、固表、内托和利尿消肿等功效,人参却无。人参、黄芪并用,临床上常用以加强补益气血的效果,尤其是治疗脾肺气虚。
作者
李逸梅
尹东奇
机构地区
南京中医药大学
出处
《光明中医》
2012年第4期825-825,共1页
GUANGMING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脾胃论》
人参
黄芪
用药规律
分类号
R289 [医药卫生—方剂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3
1
罗天益.卫生宝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2.
2
范玉莲.
《脾胃论》用药特点浅述[J]
.青海医药杂志,1993,0(4):49-49.
被引量:2
3
曾庆滨,马长注.
李东垣“阴火理论”浅探[J]
.光明中医,2006,21(4):8-9.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4
1
田雨河.
李东垣阴火论之实质是内脏之火[J]
.河北中医,2004,26(11):867-868.
被引量:13
2
贾成文主编.脾胃论白话解.两安:三秦出版社,2000.
3
鲁兆麟.中医各家学说.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
4
张晓峰,杨志新,马贵同.
《脾胃论》阴火探析[J]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2,4(2):102-103.
被引量:14
共引文献
4
1
王旭丽.
以李东垣原著为依据谈谈对“阴火”的认识[J]
.国医论坛,2010,25(3):8-10.
被引量:1
2
陈洁.
李东垣阴火理论研究概况[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22):1-3.
被引量:9
3
郭敏,陈宝贵.
《脾胃论》中相关方剂的描述性统计[J]
.现代中医药,2017,37(4):92-95.
被引量:3
4
孙超,李应存.
李东垣“阴火”理论现代临床运用总结[J]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5,32(5):19-22.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8
1
梁伍七,江克勤.
数据挖掘中的模糊聚类分析及其应用[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0(2):65-67.
被引量:8
2
杨志军,高慧琴,刘光炜.
黄芪临证配伍应用探析[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29(1):53-54.
被引量:5
3
刘亮,石岩.
从耗散结构看《脾胃论》[J]
.吉林中医药,2009,29(5):385-386.
被引量:1
4
杨洪军,唐仕欢,申丹.
源于中医传统知识与临床实践的中药新药发现研究策略[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14):1-4.
被引量:13
5
陈丽平,蔡永敏.
仲景经方药物使用规律双向强关联规则[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21(2):221-225.
被引量:8
6
张鑫,朱明峰,杜建强,郝竹林,王国龙.
中医数据挖掘算法研究进展[J]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27(1):111-113.
被引量:14
7
龙晓华,王乐鹏,单体亮,马淑然.
基于数据挖掘的郑钦安用药规律研究[J]
.环球中医药,2015,8(5):540-545.
被引量:8
8
杨小欣.
补中益气汤今用验案举隅[J]
.国医论坛,2002,17(6):9-9.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陈达,张亚强.
基于数据挖掘《脾胃论》组方规律、用药特点关联规则研究[J]
.环球中医药,2020,13(5):817-821.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
7
1
李明轩,李红典,崔杰,吴旸.
李东垣“脾胃观”及脾胃主次简析[J]
.环球中医药,2021,14(10):1793-1796.
被引量:14
2
陈星宇,邓力.
从李东垣学术思想论治癌因性疲乏[J]
.河北中医,2021,43(9):1413-1415.
被引量:4
3
赵浩然,董明月.
《脾胃论》中眩晕辨治规律探析[J]
.中国民间疗法,2021,29(24):11-13.
被引量:3
4
卢涛,卢家斌,袁凤刚.
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凝血功能及母婴结局的影响[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39(3):545-550.
被引量:18
5
刘晓琳,余莉芳,李毅平,王健,林柳兵,潘相学.
从《脾胃论》探析原发性肝癌的治疗[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23,33(4):364-366.
被引量:1
6
白瑞娜,别玉龙,尚青华,张莹,崔雪峰,史大卓.
浅析李东垣益气升阳法代表方药的配伍特点[J]
.环球中医药,2023,16(6):1156-1158.
被引量:2
7
邱丽颖,吴宇峰,吴上斌,翟双庆.
李东垣从形神论治眼病[J]
.山东中医杂志,2024,43(3):243-247.
1
高素坤,方光娟,姜明威,孙慧囡.
人参黄芪提取工艺的研究[J]
.黑龙江医药,2000,13(3):143-144.
2
滕飞,范颖.
试论不同历史时期对人参黄芪“补虚”功效的认识及其应用[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5):27-28.
被引量:5
3
张仕玉,刘松林,邢颖.
从人参黄芪的遣用浅析仲景应用补法的规律[J]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10):1753-1754.
被引量:2
4
赵瑾叔.
中药诗赏析——当归[J]
.光明中医,2014,29(2):319-319.
5
宋庆竹,刘平爱.
人参黄芪对心率影响的观察[J]
.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6(2):230-230.
6
丁元庆.
中风病用人参黄芪的回顾与分析[J]
.中医药动态,1997(3):1-3.
被引量:1
7
潘云,王键.
汪机《营卫论》阴阳观探析[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4(1):9-10.
被引量:4
8
刘月,初杰.
人参黄芪的性味与配伍对方剂构成的影响[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5):5-6.
被引量:11
9
王开林,张绍枫.
人参黄芪有效成份提取的最佳工艺[J]
.黑龙江医药,2003,16(4):280-281.
被引量:4
10
龚云,李勇敏,左之文,彭淑珍,朱克俭.
妇科千金片补血补气作用的实验研究[J]
.医学研究通讯,2002,31(9):51-52.
被引量:1
光明中医
2012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