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在时代的风陵渡口:郭沫若与现代中国的权势转移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郭沫若的文化思想、文学创作和社会活动随着社会权势的变化而变化,形成了丰富而驳杂的特点。他将自己置于多重社会力量和文化场域之中,特别是文学创造、社会革命和政治斗争的风陵渡口,身处文学与政治、文化与革命之间,在自主与依附的矛盾中挣扎、选择或超越,扮演了诗人、学者和政治家的不同身份,将话语表达和行为参与啮合起来,实现思想、行动和话语的腾挪、隐遁和交换。既有开风气之先的创造性和"欣将残骨埋诸夏"的战斗性,也有特定时代不得不为之的逢场作戏和仅仅是"说说而已"的文化修辞。作为现代思想文化代表的郭沫若,对他的认识和评价应有客观的历史眼光、贴近的时代体验和切身的同情之理解。
作者 王本朝
机构地区 西南大学文学院
出处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8-133,共6页 Fujian Tribune
基金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20世纪中国文学生产方式与文学意义和形式"(项目编号:NCET-10-0661)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3

  • 1尤九州,林亦梅.郭沫若的人格问题[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1998(3):27-32. 被引量:2
  • 2郭沫若:《少年时代·前言》,《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1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7页.
  • 3郭沫若:《少年时代·序》,《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1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页.
  • 4钱穆.《中国知识分子》,见许纪霖编.《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史论》,新星出版社2005年版,第94页.
  • 5宗白华:《欢欣的回忆和祝贺》,《宗白华全集》第2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296页.
  • 6[美]刘易斯·科塞.《理念人-一项社会学的考察》,郭方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第3-4页.
  • 7[美]爱德华·W·萨义德 单德兴译.《知识分子论》[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
  • 8郭沫若:《艺术家与革命家》,《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15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92页.
  • 9周恩来.《我要说的话》,《新华日报》1941.11.16.
  • 10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前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页.

同被引文献17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