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乌龙茶品种蒸青茶汤电导率研究初报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通过对乌龙茶品种春茶标准一芽二叶蒸青茶汤电导率的测定与分析 ,结果表明 :不同乌龙茶品种间电导率差异较大 ,电导率与茶叶品质、芽叶色泽、芽期有效积温呈高度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达0 .70 0 、0 .85 0 、-0 .75 5 。
作者
杨如兴
陈志辉
钟美娇
机构地区
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
出处
《茶业通报》
2000年第1期16-17,共2页
Journal of Tea Business
关键词
电导率
乌龙茶
品种
相关性
蒸青茶汤
品质
分类号
TS971 [轻工技术与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3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36
同被引文献
63
1
林刚,严俊.
茶叶外形数量化研究初报[J]
.茶叶科学,1994,14(1):75-78.
被引量:13
2
夏涛,黄继珍,高丽萍.
祁门红茶化学评审的定量分析[J]
.茶叶科学,1994,14(1):55-58.
被引量:4
3
严俊,林刚.
测色技术在茶叶色泽及品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一)表色系的选择[J]
.茶业通报,1995,17(1):7-9.
被引量:39
4
徐准盾,龚淑英.
茶汤浓度对绿茶水浸出物含量及其感官审评的影响[J]
.茶叶,2005,31(3):166-169.
被引量:36
5
潘春洪,张彩霞.
计算机视觉简述[J]
.自动化博览,2005,22(5):92-93.
被引量:6
6
肖纯,张凯农.
色谱在茶叶审评中的应用研究[J]
.福建茶叶,1989(2):30-34.
被引量:1
7
李晓文,严聃,盛灿梅.
茶叶中水浸出物的提取试验及数学分析[J]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7(4):31-34.
被引量:10
8
海铮,王俊.
电子鼻信号特征提取与传感器优化的研究[J]
.传感技术学报,2006,19(3):606-610.
被引量:28
9
张月玲,龚淑英,邵晓林.
碧螺春茶的主要呈味物质浸出规律的研究[J]
.茶叶,2006,32(2):88-92.
被引量:20
10
邵晓林,龚淑英,张月玲.
西湖龙井茶主要呈味物质浸出浓度与速率的研究[J]
.茶叶,2006,32(2):92-96.
被引量:22
引证文献
3
1
赵爱凤,于国锋,金心怡.
新技术在茶叶审评中的应用[J]
.福建农机,2006(3):41-43.
被引量:5
2
凌彩金,王秋霜,卓敏,潘顺顺.
茶叶审评技术研究进展[J]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3):68-71.
被引量:22
3
张欣然.
茶叶审评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20,39(12):46-51.
被引量:12
二级引证文献
36
1
凌彩金,王秋霜,卓敏,潘顺顺.
茶叶审评技术研究进展[J]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3):68-71.
被引量:22
2
张星海,周晓红,唐德松,龚恕.
浙江名茶品质特征及评鉴新技术应用现状[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561-19563.
被引量:8
3
王白娟,戴宏,吴文彬,叶飞,王勇.
高压脉冲电场对普洱熟茶中细菌影响的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2011,24(1):380-383.
被引量:9
4
张星海,龚恕,周晓红,王岳飞.
智能专家型名优茶审评系统的设计与研究[J]
.茶叶科学,2012,32(2):167-172.
被引量:5
5
吴水德,马艳凌.
计算机在茶叶生产中的应用[J]
.福建茶叶,2013,35(1):16-19.
被引量:7
6
李光,贺晓龙.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确定茶叶产地[J]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4(3):257-261.
被引量:3
7
王小云,苏敏,罗小梅,邓慧群,于钟平.
第4轮全国茶树品种桂林点区域试验[J]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8):226-232.
被引量:4
8
易俊莲,李勇,张波,古书鸿,王红丽.
1961—2010年贵州茶树生长期降水量的时空变化[J]
.贵州农业科学,2015,43(1):185-189.
被引量:3
9
潘玉成,叶乃兴,潘玉华,赵仕宇.
人工神经网络在坦洋工夫红茶感官品质评定中的应用研究[J]
.茶叶科学,2015,35(5):465-472.
被引量:9
10
潘玉成.
人工神经网络在茶叶领域中的应用进展[J]
.贵州茶叶,2015,43(3):8-12.
被引量:5
1
黄斌,孙威江.
乌龙茶品种的机采适应性[J]
.福建农学院学报,1993,22(3):301-304.
被引量:2
2
赖明志.
适制乌龙茶品种茶树田间光合特性[J]
.茶叶科学,1997,17(2):189-192.
被引量:15
3
黄福平,陈荣冰,詹辉儒,叶霖露.
四个乌龙茶品种产量稳定性的研究[J]
.茶叶科学技术,1998(4):8-11.
4
陈常颂,游小妹,王秀萍,陶湘辉,陈荣冰.
乌龙茶品种(系)花器主要形态性状分析[J]
.中国茶叶,2008,30(11):28-30.
被引量:1
5
叶锦凤.
论乌龙茶采摘[J]
.福建茶叶,1994(4):13-15.
6
周国梁.
滑刃芽叶线虫的鉴定[J]
.植物检疫,1992,6(1):45-46.
被引量:3
7
马纯艳,李玥莹,徐昕,赵新刚.
高粱3853-1与高粱3801-2生理指标及抗性分析[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9(2):223-225.
被引量:2
8
张义.
无作物土壤养分消长规律的测定与分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134-134.
9
陈以义.
再论历史上的乌龙茶[J]
.茶业通报,1989,11(1):23-25.
10
《中国乌龙茶》内容简介[J]
.茶叶科学技术,2004(4):8-8.
茶业通报
2000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