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马克思“异化劳动”概念辨析——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被引量:3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作为马克思思想"断裂"时期最为重要的概念,"异化劳动"孕育着一种新哲学的生长点,是解蔽马克思哲学革命无法绕开的一环。这一概念的内涵决定其外延并不覆盖所有私有制社会,而仅指涉资本主义私有制社会。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的矛盾命题,即既强调前者是后者的根据,又肯认前者是后者的结果,源于分析问题的两种逻辑——"从经济事实出发"的实证理路和带有浓厚费尔巴哈色彩的人本学视野。由于此时"实践"的原初性地位尚游移不定,马克思无法将两种逻辑加以贯通。《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没有给出"异化劳动"的起源,却提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1845年,马克思终于找到历史的入口——物质资料生产,从而揭开了"异化劳动"的历史起源——旧式分工和交换。由是,消灭旧式分工和交换,从而消灭私有财产,实现共产主义就成为历史地扬弃"异化劳动"的必由之路。
作者 孙成竹
出处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57-61,共5页 Theory Journal
  • 引文网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2.
  •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3何中华.重读马克思[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18.
  •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5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共引文献7507

同被引文献12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1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