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三维建模融入《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计算机应用技术条件下,将三维建模融入到《工程制图》课程是时代发展的需求。通过对现有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合理安排课时,处理二维图形与三维模型的关系,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程图学能力。
作者
魏剑
机构地区
三明学院
出处
《职业教育研究》
2012年第4期169-170,共2页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
基金
三明学院教学改革项目<工科学生制图技能等级考试培训工作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L0909/Q)
关键词
三维建模
工程制图
教学改革
分类号
G712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0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02
同被引文献
10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7
1
诸世敏,龚伶俐,马继英,潘钧颂.
基于UG三维实体造型技术的机械制图教学体系研究[J]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8):110-112.
被引量:5
2
叶军,孙根正.
三维建模引入制图课程的改革研究[J]
.工程图学学报,2008,29(2):168-172.
被引量:37
3
李德宝,孟超,何秀娟,储琴.
三维机械制图探索[J]
.现代机械,2005(6):41-42.
被引量:7
4
侯洪生,张云辉,朱玉祥,白海英.
工程制图教材中传统内容与三维CAD融合的研究[J]
.工程图学学报,2008,29(2):173-177.
被引量:30
5
段丽玮,刘苏.
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谈非机械类工程图学教学改革[J]
.工程图学学报,2008,29(6):127-132.
被引量:7
6
姜立军.
高校工科制图课程体系改革思路探索[J]
.工程图学学报,2001,22(3):120-125.
被引量:15
7
薛寒松,何玉林,丁一,张庆伟.
少学时工程制图教学改革与实践[J]
.高等建筑教育,2007,16(3):98-101.
被引量:16
二级参考文献
30
1
陈锦昌,张国栋,陈亮.
Mandelbrot集内部结构[J]
.工程图学学报,2004,25(3):78-81.
被引量:4
2
孟明辰,王玉坤,田凌,黄利平.
对工程图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
.教学研究,2005,28(3):225-228.
被引量:12
3
童秉枢,易素君,徐晓慧.
工程图学中引入三维几何建模的情况综述与思考[J]
.工程图学学报,2005,26(4):130-135.
被引量:125
4
李跃兵.
基于三维实体造型技术的机械制图教学体系的思考[J]
.株洲工学院学报,2005,19(6):110-112.
被引量:2
5
李德宝,孟超,何秀娟,储琴.
三维机械制图探索[J]
.现代机械,2005(6):41-42.
被引量:7
6
张碧霞.
工程制图教学中立体思维的培养[J]
.高等建筑教育,2005,14(4):47-48.
被引量:10
7
黄利平,孟明辰.
工程制图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J]
.工程图学学报,2005,26(6):156-159.
被引量:74
8
林清夫.
引入三维几何建模的工程图学教学模式分析与比较[J]
.工程图学学报,2006,27(4):148-152.
被引量:30
9
戴立玲,卢章平.
工程图学与基本CAD应用技术融入式教学体系的研究探讨[J]
.工程图学学报,2006,27(6):116-120.
被引量:37
10
江洪,张培耘,吴巨龙.
美国工程图学教材对我国图学教育改革和精品课程建设的启示[J]
.工程图学学报,2006,27(6):145-151.
被引量:28
共引文献
102
1
邵世禄.
论工程图学课程建设与工程技术人才培养[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9(1):90-95.
被引量:2
2
胡正飞.
现代工程制图课程体系研究[J]
.文教资料,2006(28):114-115.
被引量:2
3
胡朝炜.
工程制图教学质量的提高[J]
.机械管理开发,2012,27(1):181-182.
被引量:1
4
蒋亚南.
优化“工程图学”课程体系,培养复合型设计人才[J]
.高等理科教育,2006(2):100-103.
被引量:7
5
左远志,黄旭其,李熙亚.
三维CAD/CAM技术发展对国标图样画法影响的探讨[J]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7,36(4):81-83.
6
左远志,黄旭其,李熙亚.
复杂三维实体表达与交流方式的探讨[J]
.机械制造,2007,45(8):72-74.
被引量:1
7
诸世敏,龚伶俐,马继英,潘钧颂.
基于UG三维实体造型技术的机械制图教学体系研究[J]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8):110-112.
被引量:5
8
左远志,黄旭其,李熙亚.
建立3D标准图样重构工程制图内容体系[J]
.机械管理开发,2008,23(3):173-175.
9
段丽玮,刘苏.
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谈非机械类工程图学教学改革[J]
.工程图学学报,2008,29(6):127-132.
被引量:7
10
焦丽丽.
UG软件用于机械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J]
.装备制造技术,2008(12):198-199.
被引量:14
同被引文献
10
1
邢苏.
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浅谈[J]
.时代金融,2019,0(33):135-136.
被引量:2
2
孙贵平,朱德新,罗少珍.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研究[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6,29(6):107-108.
被引量:4
3
李昌进.
对化工专业《工程图学》课程教学的探索[J]
.广州化工,2017,45(8):157-158.
被引量:2
4
王晶,孙钏洲.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大学智慧课堂构建及案例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18(6):135-139.
被引量:21
5
张洪民.
安全工程专业《工程制图》教学内容改革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2016,13(34):155-156.
被引量:2
6
关会英,佟以丹,王晓玲,田爱华.
专业(集群)转型形势下工程制图课程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8,35(10):39-41.
被引量:2
7
霍光青,史雪松,郑嫦娥.
“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2019,37(1):59-62.
被引量:5
8
孔丽,潘霄,刘莹莹,谢小银,潘高峰,王卫东,栾国颜.
工程认证背景下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材料科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9,36(6):6-8.
被引量:5
9
周川.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工程制图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J]
.轻纺工业与技术,2019,48(8):179-180.
被引量:5
10
李致春,张勇,白洪伟,董传斌.
基于智慧课堂的高校《环境学》课程的教学设计[J]
.科技视界,2019(33):30-31.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
1
时黛.
基于智慧课堂的“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20,37(10):16-18.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吕睿星,孙王杰,马俊.
高等数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J]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21,38(8):50-53.
被引量:6
2
张永飞,晋海洋,夏加亮,高利军,王赟,惠永海.
智慧教育背景下《工程制图与CAD》智慧教学设计与实践——以“面的投影”为例[J]
.创新教育研究,2024,12(11):375-379.
1
钟高.
成人高等教育《工程制图》教学体会[J]
.科技资讯,2009,7(36):164-164.
被引量:2
2
段晓晓.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类《工程制图》课程的教改实践与思考[J]
.智能城市,2016,2(5).
3
周冬凤.
高职《工程制图》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2009,6(29):114-114.
被引量:1
4
张惠彬.
五年制高职土建类专业《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探讨[J]
.现代技能开发,2003(12):12-12.
5
陆君臣.
五年制高职《工程制图》课程改革探讨[J]
.教育与职业,2002(7):41-42.
6
郭旭红,朱兴明,朱跃.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类《工程制图》课程的教改实践与思考[J]
.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2,22(6):203-205.
7
张光明.
基于《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
.课程教育研究,2012(26):243-243.
8
姚心怡.
关于高职《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6,8(1):80-81.
被引量:1
9
赵奇平,张佑林,王琳,朱希夫.
工程图学精品课程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J]
.理工高教研究,2007,26(1):86-87.
被引量:2
10
毛汝生,张焕.
成人高等函授《工程制图》课程教学的研究和改革之我见[J]
.科技信息,2008(2):36-36.
被引量:2
职业教育研究
2012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