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故都之秋”“悲凉”的另一种解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郁达夫的《故都之秋》是现代散文中的名篇.文辞优美,感情浓郁,意味隽永。作者抓住文眼,即“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来统领全篇。“清”和“静”是“悲凉”的具体特征.“悲凉”才是本文的主旋律和主色调。在扎根文本,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后发现我们所理解的“悲凉”与以往大量的赏析这篇文章下的“悲凉”有所不同,那就是“悲凉”后展现一抹令人兴奋地亮色,透露出明媚、乐观、喜悦的情调。这种“悲凉”实在难求.是郁达夫奋力猖求的土膏界.
作者
乔军豫
机构地区
重庆市南川中学高中部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2012年第1期61-61,45,共2页
关键词
悲凉
故都
解读
现代散文
郁达夫
主色调
主旋律
“静”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旷新年.郁达夫独语[M]长沙:岳麓书社,2000.
2
黄清华.散文写作艺术指要[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7.
3
李欧梵.中国现代作家的浪漫一代[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
4
林德成.(故都之秋)疑难解答[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0(03).
1
方方.
随笔七则[J]
.江南,2011(3):104-110.
2
高洁.
论萧红的生命体验与其男性形象的塑造[J]
.长安学刊,2011(2):61-62.
3
孙良好,钟求是.
寻找物质化时代的精神家园——关于《零年代》的深度对话[J]
.湖南文学,2010,0(11X):42-45.
4
蒋赛萍.
阅读文本必须抓住“文眼”[J]
.文教资料,2009(31):63-64.
5
邱明丰.
立象尽意——中国文学的形象特征[J]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2(2):53-56.
被引量:1
6
常虹.
论《古诗十九首》的女性心理[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4):41-42.
被引量:1
7
陶丽琴.
品古诗 悟其情[J]
.学生之友(小学版),2013(19):65-65.
8
钱冰.
跨越想象的藩篱——解读《抵达之谜》[J]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3(1):35-48.
9
程樱.
论《雪国》叶子的人物形象[J]
.青年文学家,2015(10X).
10
张翠.
文学批评的现代精神向度——论林喦的对话体文学批评[J]
.青年文学家,2015,0(2Z):32-32.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2012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