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同构”创造的符号价值提升交换价值 被引量:3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符号价值产生的前提是令商品成为承载意义的符号,并为其赋予一个唯一的、颇具社会属性的含蓄意指的所指,令"人"通过消费"物"的社会意义获得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同构"这一意义生产机制期望达到的目的正是如此。只不过"同构"必须借助大众传媒,才能在看似真实的"拟态环境"中,以"润物细无声"式的言说诡计,将在意识形态操控下的符号价值演绎得无比自然。
作者 隋岩 张丽萍
出处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6-19,共4页 Modern Communication(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二级参考文献8

  • 1上·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全志钢,译.钉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 2让·鲍德里亚.物体系[M].林志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 3Jean Baudrillard. For a Critique of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Sign[M]. New York: Telos Press, 1981.
  • 4Douglas Kellner. Jean Baudrillard: From Marxism to Postermodernism and Beyond [M]. London.. Polity Press, 1989:21.
  • 5Jean Baudrillard. The Ecstasy of Communication [M]. London: Pluto Press:1987: 50.
  • 6费尔迪南·德·索绪尔 高名凯译.《普通语言学教程》[M].商务印书馆,1980..
  • 7让·鲍德里亚.生产之镜[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 8罗兰·巴尔特著,李幼蒸译.《符号学原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版,142页.

共引文献4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