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文化诗学在中国:借用、建构与发展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文化诗学经过二十余年的借用与建构,在中国文艺学界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引起了学界应有的注目与重视。许多学者进行了学理性的研究与溯源式的探寻,质疑者有之,肯定者有之,毁誉参半者有之。那么面对"文化诗学在中国"或"中国的文化诗学"这样一个命题,我们不禁要追问:"文化诗学"从何而来?它要经过怎样的借用、移植与改造?它要想在中国成功着陆与内化,需要怎样的建构?它在中国的发展与意义如何?
作者
郭世轩
机构地区
阜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5-80,共6页
关键词
中国文艺学
文化诗学
学理性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5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111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8
1
王岳川.
新历史主义的文化诗学[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4(3):23-31.
被引量:74
2
童庆炳,黄春燕.
诗意人生,诗性守望——童庆炳先生访谈录[J]
.中文自学指导,2005(5):2-6.
被引量:6
3
童庆炳.文化诗学是可能的[J].江海学刊,1999,(3).
4
童庆炳.《我所理解的“文化研究”:问题意识与文化诗学》,在“文艺学与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2000年.
5
李春青.
中国文化诗学的源流与走向[J]
.河北学刊,2011,31(1):83-90.
被引量:8
6
霍松林主编.《中国诗论史·序》,黄山书社,2007年,第1-2页,第3-12页.
7
邱岚.
格林布拉特与中国当代文化诗学[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0(4):274-278.
被引量:3
8
梁实秋.《梁实秋散文选集》,百花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二级参考文献
15
1
童庆炳,黄春燕.
诗意人生,诗性守望——童庆炳先生访谈录[J]
.中文自学指导,2005(5):2-6.
被引量:6
2
马克思.《资本论》第二版的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第一卷):23.
3
童庆炳.我所理解的"文化研究":同题意识与文化诗学[A]//在"文艺学与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C].2000(5).
4
焦循.孟子正义[M].诸子集成[z].上海:上海书店影印本,1987.
5
葛洪.抱朴子[M].四部丛刊影印本.
6
.刘师培中古文学论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7
鲁迅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8
詹姆逊.马克思主义与历史主义[A].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c].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9
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60..
10
朱熹.四书集注[M].长沙:岳麓书社,1987..
共引文献
111
1
韩旭东.
“北美—南洋”文物考古与华人国族观——从《甲骨时光》、《鱼骸》、《刻背》的甲骨卜辞谈起[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0(2):38-46.
被引量:1
2
曹立波.
“文史互证”何以可能——以百年红学为例的考察[J]
.文学评论,2021(2):34-41.
被引量:8
3
黄庆辉.
解码历史话语,重构历史叙事——新历史主义视域下的《藻海无边》[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1):153-154.
被引量:1
4
吴子林.
“论文写作的关键在于是否有‘气’”——童庆炳述学文体思想阐微[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9):166-178.
被引量:1
5
梁轩,孙文豪.
家国群像:新历史主义叙事转向下《国家相册》的政府形象建构[J]
.北方传媒研究,2020(6):48-52.
6
郑艳.
许仙:落难的男主角——《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的故事形态学分析[J]
.中国文化论衡,2020(2):112-122.
7
蒋忠波.
詹姆逊文化批评理论中的“历史意识”及其对建设中国文化诗学的意义[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50-55.
8
彭维锋.
诗学的抵抗:文艺学视阈中的文化研究[J]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3):98-100.
9
刘钊.
现代文化建构中的中国当代女性散文[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68-75.
被引量:2
10
周全田.
理性语言批判——对“美是什么”的反思[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1,18(6):40-43.
同被引文献
11
1
王岳川.
新历史主义的文化诗学[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4(3):23-31.
被引量:74
2
张保红.
论诗味的翻译[J]
.外语教学,2004,25(6):45-49.
被引量:14
3
陆刚.
巴斯奈特理论与翻译中文化等值的不确定性[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4(4):122-127.
被引量:12
4
李文静.
中国文学英译的合作、协商与文化传播——汉英翻译家葛浩文与林丽君访谈录[J]
.中国翻译,2012,33(1):57-60.
被引量:165
5
吴海清.
文化诗学的批判性和实践性——当代中西文化诗学反思[J]
.文艺争鸣,2012(4):69-74.
被引量:3
6
沈金耀,林继中.
文化诗学的文化创意[J]
.文艺理论研究,2012(3):29-34.
被引量:1
7
李春青.
论文化诗学的基本特征与操作路径[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4(3):38-45.
被引量:5
8
朱振武.
翻译活动就是要有文化自觉——从赵彦春译《三字经》谈起[J]
.外语教学,2016,37(5):83-85.
被引量:50
9
李春青.
论文化诗学与审美诗学的差异与关联[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73-84.
被引量:11
10
冯全功.
葛浩文翻译策略的历时演变研究——基于莫言小说中意象话语的英译分析[J]
.外国语,2017,40(6):69-76.
被引量:41
引证文献
2
1
姜艳菊.
“文化诗学”作为文学理论的新构想[J]
.读书文摘(中),2016(5).
2
车明明.
文化诗学视角下《废都》的文化诗性翻译再现探析——以葛浩文英译本为例[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6(1):104-111.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4
1
车明明.
纪伯伦《沙与沫》中诗性隐喻的母题言说[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20,31(6):70-80.
2
车明明,尹谨.
文学作品诗性美的翻译再现——以小说《带灯》中主人公往来信件为例[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9(3):28-32.
3
车明明,刘淑勤.
庞德诗歌意象翻译中的诗学认知:比较诗学视角[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8(3):281-289.
被引量:1
4
闫仁举,尹允镇.
《废都》韩译本误译现象探析[J]
.韩国语教学与研究,2023(3):137-145.
1
李天道.
20世纪《文赋》研究述评[J]
.文学评论,2005(5):181-187.
被引量:4
2
朱维.
王国维文学批评的审美救赎意蕴[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2):147-150.
3
史鹏路.
从普利策小说奖看“美国性”的建构与发展[J]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2016(3):26-36.
被引量:2
4
康震.
李白儒家文化人格探索[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5(3):48-53.
被引量:1
5
黄曼君.
中国古代文论的基本特征及其现代转换[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5):5-10.
被引量:2
6
丁亚平.
理论建构与接受的未决状态[J]
.当代作家评论,1991(2):4-7.
7
朱振武,朱晓亚.
中国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发生与垦拓[J]
.当代外国文学,2013,34(2):98-105.
被引量:15
8
戴静.
论《大师和玛格丽特》的空间结构及其意义[J]
.俄罗斯文艺,2002(6):90-93.
被引量:4
9
丁尔纲.
前驱者的启蒙探路——茅盾早期文学思潮观的发展及其意义[J]
.东岳论丛,2008,29(1):74-78.
10
傅美蓉.
在幻象与真实之间:现代性语境中的女性主体[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5(6):96-101.
被引量:2
文艺争鸣
2012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