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新趋向及其社会功能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一、网络群体性事件与群体性事件的不同本质现实空间群体性事件具有区域性,按照刘易斯·科塞的观点:群体性事件是以人的行动和面对面互动为纽带,现实行动是其本质。这种无中介式的传播与互动,主要采取行为的渲染和情绪的煽动,使参与者迅速做出相应的集体行动反应,其中利益冲突、谣言传播、情绪冲动是其非理性特征的体现。而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核心是话语或意见,其本质是话语行动。与现实群体性事件相比,
作者
路俊卫
秦志希
出处
《理论参考》
2012年第2期52-54,共3页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
社会功能
网络
谣言传播
非理性特征
现实空间
集体行动
利益冲突
分类号
G212 [文化科学—新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76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76
1
刘能.
怨恨解释、动员结构和理性选择——有关中国都市地区集体行动发生可能性的分析[J]
.开放时代,2004(4):57-70.
被引量:237
2
康均心,马力.
群体性事件:一个犯罪学应该关注的前沿问题[J]
.法学评论,2002,20(2):51-56.
被引量:21
3
王晓晖.
浅析网络媒体对公共关系实践活动的影响[J]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2(6):60-62.
被引量:18
4
于建嵘.
集体行动的原动力机制研究——基于H县农民维权抗争的考察[J]
.学海,2006(2):26-32.
被引量:94
5
揭萍,熊美保.
网络群体性事件及其防范[J]
.江西社会科学,2007,27(9):238-242.
被引量:122
6
王国勤.
“集体行动”研究中的概念谱系[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6(5):31-35.
被引量:70
7
赵鼎新.《社会与政治运动讲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61-68页.
8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9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0
Bernard E., Kari S. J., Dag W. (2013). Social media and mobilization to offline demonstrations. transcending participatory divides? New Media& Society, 15(6), 890-908.
引证文献
3
1
艾师伟,周优.
互联网环境下民主新形式探讨[J]
.新闻前哨,2013(10):32-33.
2
隋岩,苗伟山.
全球理论、本土实践与现实情怀——2014年网络群体事件的研究综述[J]
.新闻大学,2015(1):73-79.
被引量:2
3
董天策,梁辰曦.
究竟是“网络群体性事件”还是“网络公共事件”抑或其他?——关于“网络舆论聚集”研究的再思考[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20,27(1):87-102.
被引量:17
二级引证文献
19
1
李强,杨艳文.
“十二五”期间我国社会发展、社会建设与社会学研究的创新之路[J]
.社会学研究,2016(2):18-33.
被引量:11
2
许鑫.
十年来网络公共事件研究的进路、视角和框架[J]
.当代传播,2016(5):35-39.
被引量:3
3
郑旭涛.
集体行动:概念比较中的理解[J]
.探索,2020(4):64-75.
被引量:2
4
张红彬,敖四江.
网络舆情传播特征及其引导策略[J]
.中国编辑,2021(10):29-32.
被引量:11
5
魏欣.
城市电视台主旋律融媒作品舆论引导策略研究——以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项获奖作品为例[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2(2):121-123.
被引量:2
6
刘建明,班志斌.
“破坏性”与“仪式性”共存:媒介事件理论如何被超越--兼与曹培鑫教授等商榷[J]
.新闻界,2022(3):24-36.
被引量:2
7
郭庆松,宁千慧.
基于博弈论的网民舆论演化传播及其引导机制研究[J]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22,29(3):111-124.
被引量:1
8
陈宝龙.
新媒体时代网络公共事件谣言的情感动员[J]
.声屏世界,2022(6):105-107.
9
李诗.
媒介批评:专业学人知行合一的学术实践——读董天策《学理三棱镜:媒介批评文集》[J]
.现代视听,2022(5):79-82.
10
程伟瀚,许加彪.
网络“众怒”:问题界定、发生机制和治理路径[J]
.未来传播,2022,29(3):65-72.
被引量:3
1
郑慧洁.
对网络舆论的理性研判——以“钓鱼岛事件”在天涯论坛中的讨论为例[J]
.新闻世界,2014(7):264-265.
2
翁方珠.
论网络群体的非理性表达——以“李刚门”事件为例[J]
.今传媒,2011,19(5):92-94.
被引量:8
3
贺纪乐.
着力增强微博涉军舆论引导的针对性[J]
.西部学刊,2016(12):46-47.
4
李洪华.
网络传播环境下的青少年受众心理[J]
.新闻战线,2015,0(4X):18-19.
5
朱益飞.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J]
.中国石油企业,2009(6):115-115.
6
李良荣,傅盛裕.
网民新闻评论呈现社会主流价值观——以近半年来两起“跨省”事件的论坛跟帖为例[J]
.新闻记者,2011(6):4-7.
被引量:7
7
王思聪.
新媒体时代,群体极化的生成对网络舆论研究的意义[J]
.出版广角,2015(1):73-75.
被引量:1
8
丁一.
网络舆论失范对程序正义的影响研究[J]
.新闻研究导刊,2014,5(13):52-53.
被引量:1
9
吕国英.
网络媒体的“长尾理论”:读者决定生存[J]
.网络传播,2007(5):46-47.
被引量:1
10
余舟.
科普微视频传播现状分析[J]
.新闻研究导刊,2016,7(17):43-44.
被引量:10
理论参考
2012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