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民国文学”的多副面孔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民国文学"呈现出三副不同的面孔:文学存在的中性时空、文学的生长机制、文学传统的追踪与延续。"民国"之于文学研究,意欲发挥更大效力,必须兼具知识生产中的主体性、文学问题的本土化以及参照系的多元化。
作者
苟强诗
机构地区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9-122,共4页
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关键词
民国文学
时间性
文学生长机制
本土化
多元参照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9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15
同被引文献
43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4
1
李怡.
民国机制:中国现代文学的一种阐释框架[J]
.广东社会科学,2010(6):132-135.
被引量:62
2
李怡.
从历史命名的辨正到文化机制的发掘——我们怎样讨论中国现代文学的“民国”意义[J]
.文艺争鸣,2011(7):60-64.
被引量:22
3
张福贵.
从“现代文学”到“民国文学”——再谈中国现代文学的命名问题[J]
.文艺争鸣,2011(7):65-70.
被引量:56
4
丁帆.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断代谈片[J]
.当代作家评论,2010(3):19-22.
被引量:13
二级参考文献
19
1
佚名.
狗日的文学[J]
.新世纪文学选刊,2003,0(4).
被引量:1
2
周晓明.
从“中国现代文学”到“现代中国文学”——关于现代文学基本学科意识和文学史观念的思考[J]
.文学评论,2000(4):28-29.
被引量:2
3
秦弓.
从民国史的视角看鲁迅[J]
.广东社会科学,2006(4):144-145.
被引量:15
4
张福贵.
革命史体系与现代文学史写作的逻辑缺失[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46(5):94-98.
被引量:11
5
[英]约翰·汤姆林森.《全球化与文化》,郭英剑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
曹文轩.《一个人与一个学科》,《中华读书报》,2010年2月24日第13版.
7
张道藩.《关于“文艺政策”的答辩》[J].文化先锋,1942,1(8).
8
马云.
文学的政治阅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新思潮[J]
.文学评论,2007(5):58-62.
被引量:2
9
赵步阳,曹千里,章澄,葛怀东,张维亚.
“现代文学”,还是“民国文学”?[J]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1):75-78.
被引量:10
10
杨丹丹.
“现代文学史”命名的追问与反思——对“中华民国文学”概念的意义解读[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7(5):89-91.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115
1
高英.
从概念出发解读民国文学的研究及面临的窘境[J]
.人文之友,2019,0(18):38-39.
2
黄发有.
文学史视野中的第一次文代会[J]
.扬子江(评论),2010(4):26-35.
被引量:3
3
黄轶.
八九十年代以来现代文学的价值重建和文学史重构与海外研究[J]
.文艺理论研究,2014(4):27-36.
被引量:4
4
丁帆.
“民国文学风范”的再思考[J]
.文艺争鸣,2011(7):55-59.
被引量:25
5
冷川.
2010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述评[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7):184-204.
被引量:3
6
秦弓.
三论现代文学与民国史视角[J]
.文艺争鸣,2012(1):58-67.
被引量:25
7
李怡,周维东.
文学的“民国机制”答问[J]
.文艺争鸣,2012(3):57-62.
被引量:34
8
周维东.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民国视野”述评[J]
.文艺争鸣,2012(5):61-66.
被引量:23
9
李怡,罗维斯.
“民族形式”论争中国民党及右翼文人的态度——民国机制下“民族形式”论争新识之一[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6):1-6.
被引量:3
10
张桃洲.
意义与限度——作为文学史视角的“民国文学”[J]
.文艺争鸣,2012(9):45-48.
被引量:12
同被引文献
43
1
李怡.
“民国文学”与“民国机制”三个追问[J]
.理论学刊,2013(5):113-117.
被引量:23
2
张武军,高阿蕊.
民国历史文化形态与文学民族话语考释——兼论民国文学和现代文学两个概念的相辅相成[J]
.理论学刊,2013(5):118-122.
被引量:2
3
吴晓东.
建立多元化的文学史观[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6(1):8-15.
被引量:24
4
黄修己.《中国新文学史编纂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8页.
5
[美]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吴教人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页.
6
唐德刚.胡适口述自传[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192.
7
[法]丹纳 傅雷译.《艺术哲学》[M].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10月版.第294页.
8
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上)》,开明书店1951年版.
9
张堂绮:《从"民国文学的现代性"到"现代文学的民国性"》,《文艺争鸣》2013年第4期.
10
[美]费正清等编《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1949)》(下),刘敬坤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488页.
引证文献
3
1
刘勇,张驰.
文学史的时间意义——兼论“民国文学史”概念的若干问题[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2(3):102-109.
被引量:6
2
傅元峰.
重提“民国文学”的文学史意义[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5(2):48-57.
被引量:2
3
韩双霞.
关于“民国文学”热的思考[J]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2019,26(1):64-71.
二级引证文献
8
1
韩伟.
“民国性”:民国文学研究的应有内涵[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1(2):13-16.
被引量:3
2
王秀娟.
论文学教育对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20):137-138.
被引量:1
3
吕彦霖.
民国文学“热”的“冷”辨析——关于“民国文学”命名问题的反思[J]
.中国图书评论,2018,0(5):62-72.
被引量:1
4
陈培浩.
“历史化”与现当代文学史命名论争——以“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民国文学”为中心[J]
.南方文坛,2020(4):40-46.
5
陶梦真.
作为方法的“现代”——兼论刘勇文学史观的坚守与突破[J]
.东吴学术,2020(5):11-16.
6
朱建国.
世界文学理论视域下“民族国家文学”观念的再省思[J]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21(3):104-116.
被引量:1
7
冯紫璇.
论文学史观的时间意识[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6(6):12-19.
8
付兰梅.
“民国文学”场域中的中国现代小说史编写[J]
.华夏文化论坛,2016(2):131-136.
1
马燕.
从近年来回族作家的创作看当代回族文学的发展趋势[J]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2):137-142.
被引量:1
2
施爱东.
从梁祝传说的结尾看民间故事的生长机制[J]
.博览群书,2006(11):40-46.
被引量:3
3
沈景春.
三幅对联说聊斋[J]
.章回小说(中下),2008,0(11):22-22.
4
田佳.
清代的三副民间奇联[J]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2015,0(9):36-36.
5
乃也(选编).
新春楹联[J]
.UPS应用,2008(1):80-80.
6
征联欣赏[J]
.文史天地,2011(3):88-88.
7
严杏.
守望圣洁的心灵[J]
.小学教学(语文版),2007(05S):1-1.
8
米周.
老墩儿[J]
.龙门阵,2014,0(11):43-47.
9
田佳.
清代的三副民间奇联[J]
.政府法制,2016,0(8):23-23.
10
董勤凯.
杂联三副[J]
.中华诗词,2013(10):47-47.
当代文坛
2012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