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价值的形成与现代价值问题——从实有与虚无的界面出发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价值与评价作为人的生命和精神取向,源于人类的生死、身心和群己的关系问题,并现实地表现为自我与他者、中心与边缘的关系结构。因而,价值与评价决非单纯的价值论范畴,而是属于哲学存在论的有与无、实与虚的根本性论题。历史上,西方与中国的思想文化对此问题的解答,既相通又有显著的差异。近代以来,随着现代性价值居于主导地位,西方面临着"走出上帝"的问题,中国则面临着是否应当以及如何"走出家长"的问题。虚无主义只是暂时的过渡性现象,在有与无、实与虚之间建立合理的正当的关系,才是现代价值观所要承担的任务。
作者 张曙光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7-31,共15页 Social Science Front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0

  • 1尼采.《权力意志》上,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第400-401页.
  • 2海德格尔.《尼采》,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44页.
  • 3胡适.不朽——我的宗教[J].新青年,1919,2(2).
  • 4泰勒 韩东晖译.《从开端到柏拉图》[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82-388页.
  • 5沙伦·M.凯.《奥古斯丁》,周伟驰译,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12-32页.
  • 6米尔恰·伊利亚德.《神圣与世俗》,王建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年,第2页.
  • 7乔伊斯·阿普尔比等.《历史的真相》,刘北成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第44页.
  • 8黑格尔.《历史哲学》,王造时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1年,第341,373,384-413页.
  • 9严复.《<群已权界论)译凡例》.
  • 10陈来.《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65页.

共引文献33

同被引文献8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