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多模态学习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被引量:
2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发展多元读写能力的学习和教学模式,首先通过新伦敦小组的设计理论探讨了多模态选择的资源、过程和结果,建立了多元读写的理论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多元读写能力培养的学习模式以及学习内容。
作者
张德禄
机构地区
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14,共6页
Foreign Languages Research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外语课堂教学多模态话语研究"(编号:08BYY030)的部分成果
关键词
多元读写能力
多模态
设计
外语教学
新伦敦小组
分类号
H09 [语言文字—语言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57
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1877
同被引文献
968
引证文献
212
二级引证文献
740
参考文献
15
1
Jewitt,C.&G.Kress.2003.Multimodal Literacy[M].New York:Peter Lang.
2
Kress,G.2003.Literacy in the New Media Age[M].London&New York:Routledge.
3
Kress,G.,&C.Jewitt,J.Ogborn&C.Tsatsarelis.2001.Multimodal Teaching and Learning:TheRhetorics of the Science Classroom[M].London:Continuum.
4
New London Group.1996.A pedagogy ofmultiliteracies:Designing social futures[J].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6(1):60-93.
5
Saussure,F.de.1915.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M].London:McGraw Hill Book Company.
6
Thwaites,T.1999.Multiliteracies:A New Directionfor Arts Education[EB/OL].http:∥www.swin.edu.au/aare/99pap/thw99528.htm.
7
葛俊丽,罗晓燕.
新媒介时代外语教学新视角:多元识读教学法[J]
.外语界,2010(5):13-19.
被引量:124
8
胡壮麟.
口述·读写·超文本——谈语言与感知方式关系的演变[J]
.外语电化教学,2004(6):2-8.
被引量:16
9
胡壮麟.
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1):1-10.
被引量:1408
10
胡壮麟,董佳.
意义的多模态构建——对一次PPT演示竞赛的语篇分析[J]
.外语电化教学,2006(3):3-12.
被引量:261
二级参考文献
157
1
胡壮麟.
外语教学理念的发展[J]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5(1).
被引量:32
2
张德禄.
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
.中国外语,2009,6(1):24-30.
被引量:1831
3
胡壮麟.
大学英语教学的个性化、协作化、模块化和超文本化——谈《教学要求》的基本理念[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36(5):345-350.
被引量:669
4
刘淼,王立敏.
在多元合作中实现艺术形式与读写能力培养的整合——美国ArtsLit项目的探索与实践[J]
.语文建设,2006(2):43-45.
被引量:2
5
胡壮麟,董佳.
意义的多模态构建——对一次PPT演示竞赛的语篇分析[J]
.外语电化教学,2006(3):3-12.
被引量:261
6
胡壮麟.
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1):1-10.
被引量:1408
7
胡壮麟.
PowerPoint——工具,语篇,语类,文体[J]
.外语教学,2007,28(4):1-5.
被引量:57
8
Baldry, A. & Thibauh, P.J. Muhimodal Transcription and Text Analysis[ M ]. London : Equinox ,2006.
9
Cope, B. & Kalantzis, M. Muhiliteracies: Literacy Learning and the Design of Social Futures [ M ]. (eds.). London: Routledge, 2000.
10
Halliday, M. 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 London: Arnold,1985.
共引文献
1877
1
张维娟.
多模态视域下高职英语口语教学设计与实践[J]
.教育科学论坛,2019,0(30):77-80.
被引量:1
2
汪霞.
大学英语多模态课堂教学研究[J]
.作家天地,2021(9):71-72.
3
王婷妹.
多模态商务英语教学模式构建探析[J]
.作家天地,2020(20):16-17.
被引量:2
4
颜倩,田传茂.
字幕翻译的多模态分析模式初探——以电影《狼图腾》为例[J]
.译苑新谭,2021,2(1):158-165.
被引量:1
5
何湘君,冯英慧.
多模态视域下中国题画诗《竹石》的图文意义建构[J]
.语言与文化研究,2022,23(2):281-285.
6
卢建兴,陈萍.
多模态教学在商务英语综合实训中的设计与应用[J]
.语言与文化研究,2022,22(1):98-102.
7
谢洪,朱珊.
移居型老年听障群体应急汉英口译服务研究[J]
.语言规划学研究,2021(1):49-56.
8
陈新.
基于多模态理论框架的汉语视听说教学模式设计与研究[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2(S01):116-122.
被引量:12
9
解芳,邹湘怡.
多模态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22(6):119-121.
被引量:6
10
付璐,李允.
国家认同感的社会符号学多模态化解读——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为例[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20(6):27-28.
同被引文献
968
1
杜兰晓,张永波.
高职院校数字化转型:内涵特征、体系建构与实现路径[J]
.职业技术教育,2023,44(5):6-11.
被引量:24
2
王振英.
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实践研究[J]
.中国教育学刊,2020(S02):67-68.
被引量:7
3
陈新.
基于多模态理论框架的汉语视听说教学模式设计与研究[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2(S01):116-122.
被引量:12
4
胡素芬,肖枝洪.
利用英语影视片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听力教学研究[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Z1):209-212.
被引量:13
5
胡洁.
英语专业四级写作教育反思[J]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2):132-133.
被引量:4
6
魏晓茹.
漫画语篇的多模态分析[J]
.作家,2009(6):259-260.
被引量:5
7
王成蓉.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体态语[J]
.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5(1):134-136.
被引量:6
8
黄国文.
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中的整合[J]
.中国外语,2009,6(1):17-23.
被引量:41
9
张德禄.
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
.中国外语,2009,6(1):24-30.
被引量:1831
10
黄建滨,于书林.
国内英语写作研究述评[J]
.中国外语,2009,6(4):60-65.
被引量:35
引证文献
212
1
张维娟.
多模态视域下高职英语口语教学设计与实践[J]
.教育科学论坛,2019,0(30):77-80.
被引量:1
2
罗元梅.
基于多模态理论的大学英语听说课教学设计探讨[J]
.校园英语,2020(34):48-49.
3
陈琳.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读写一体”教学改革探索[J]
.校园英语,2020(34):12-13.
4
刘睿,李欣.
基于CDIO理念的学术英语多模态识读能力的培养研究[J]
.校园英语,2020(33):39-40.
5
彭薇.
多模态理论视域下非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提升研究新视角[J]
.现代英语,2021(4):113-117.
6
张永艳.
多元读写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新东方英语(中学版),2019,0(10):74-74.
被引量:1
7
陈洁.
多模态教学在《基础英语》课程中的应用[J]
.现代英语,2021(16):82-84.
8
罗毅.
多模态视阈下职前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考量[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4,31(2):71-76.
被引量:1
9
吴安萍.
多模态下的多元识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2):248-249.
被引量:2
10
韦琴红.
多元识读理论解读[J]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4):59-62.
被引量:15
二级引证文献
740
1
范双双.
基于成果导向的教学模式应用研究——以《广告策划与实务》课程为例[J]
.中外企业家,2020(13):226-227.
被引量:1
2
陈南威.
网络环境下过程教学法应用于高校英语写作教学策略浅谈[J]
.作家天地,2020(13):67-68.
被引量:1
3
李丽娜.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口语混合式教学生态模式构建[J]
.作家天地,2020(10):58-59.
被引量:2
4
丁肇芬.
专门用途英语中的多模态翻译研究——以“新能源电力英语”为例[J]
.中国电力教育,2021(S01):149-151.
5
向大军.
基于语义化学科知识的高级商务英语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
.中国ESP研究,2023(4):94-103.
6
朱玉金.
浅析后疫情时代国内大学英语教学模式[J]
.语言与文化研究,2022,23(2):189-192.
7
高艳春.
混合学习环境下艺术类大学英语“双主式”多模态教学模式研究[J]
.语言与文化研究,2021(1):87-92.
被引量:1
8
李玲玲.
ESP课堂知识建构[J]
.冶金管理,2020(7):218-219.
9
段金惠.
英语课堂多感官刺激与叙事教学的整合研究[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20(36):77-79.
被引量:1
10
刘竹婷.
大数据时代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研究[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20(24):42-44.
被引量:3
1
马小燕.
多元读写能力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
.海外英语,2013(12X):34-35.
被引量:1
2
钱秀金.
多模态与大学生多元读写能力培养[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7):127-131.
被引量:1
3
刘卉.
培养多元读写能力的多模态英美文化教学模式研究[J]
.才智,2015,0(32).
4
易祯,吴美玉.
多元读写能力研究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J]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4,30(1):104-108.
被引量:4
5
卢逸群.
试论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多元读写能力的培养[J]
.才智,2015,0(29):241-241.
被引量:1
6
刘燕.
多模态视野下的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优化研究[J]
.长治学院学报,2015,32(6):101-103.
被引量:3
7
张小雁.
多模态教学与多元读写能力培养[J]
.鄂州大学学报,2016,23(3):84-85.
被引量:1
8
王天华,林国丽.
如何培养具有多元读写能力的高级外语人才[J]
.海外英语,2013(10X):6-7.
被引量:1
9
宋庆伟.
多模态化与大学英语多元读写能力培养实证研究[J]
.外语研究,2013,30(2):55-59.
被引量:40
10
张德禄,刘睿.
外语多元读写能力培养教学设计研究——以学生口头报告设计为例[J]
.中国外语,2014,11(3):45-52.
被引量:60
外语研究
2012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