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理论何以成为新课改的基础——新课改理论基础命题献疑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新课改理论基础的讨论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通过相关概念的分析,"新课改的理论基础"这一命题存在内在的缺陷因而缺少正当性和合理性。基于"基础"的本质内涵来考察,理论无法充当新课程改革作为社会实践变革的基础。新课改需要理论,不同性质和层级的理论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实现对于新课改的价值与使命。
作者
董守生
机构地区
山东潍坊学院教育科学与传媒工程学院
出处
《上海教育科研》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2-25,共4页
Journal of Shanghai Educational Research
关键词
新课改
理论基础
动因
价值
分类号
G632.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6
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607
同被引文献
13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14
1
崔国富.新课改改革的理论基础究竟是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5-10-22.
2
吴永军,宁婷婷.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理论基础研究述评[J]
.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小学教育教学版),2008,28(12):25-27.
被引量:8
3
和学新,张丹丹.
我国课程改革理论基础研究的反思[J]
.课程.教材.教法,2011,31(5):3-11.
被引量:19
4
崔国富.课程改革中两种教育观应有正确的选择[N].中国教育报,2005-10-22.
5
王华生.新课改的理论基础是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5-09-17.
6
高天明.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究竟是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5.08.13.
7
马福迎.对《靳文》的有些观点,不敢苟同[N].中国教育报,2005-08-13.
8
高天明.应从哲学层面探讨[N].中国教育报,2005-8-13.
9
马福迎.不要拉大旗作虎皮-也谈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校长阅刊,2006,(9).
10
靳玉乐,艾兴.新课改的理论基础是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5-05-28.
二级参考文献
46
1
王策三.
迫切的要求和长期任务:提高教育质量[J]
.教育学术月刊,1999(3):2-8.
被引量:5
2
王策三.
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2(3):5-23.
被引量:546
3
钟启泉,有宝华.
《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读后感[J]
.教育发展研究,2004,24(10):66-70.
被引量:21
4
钟启泉,有宝华.
发霉的奶酪——《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读后感[J]
.全球教育展望,2004,33(10):3-7.
被引量:168
5
岳增学,朱成广.
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尴尬与反思[J]
.当代教育科学,2004(21):32-34.
被引量:16
6
钟启泉.
课程发展的回归现象与非线性模式——检视课程思潮的一种视角[J]
.教育研究,2004,25(11):20-26.
被引量:15
7
钟启泉.
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与《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作者商榷[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3(1):48-57.
被引量:223
8
周南照.
终身学习与教育的四大“支柱”[J]
.书摘,2003(11):88-91.
被引量:7
9
张琳.
现代性:规范、反思、建构——对当代中国现代性建构的思考[J]
.江海学刊,2006(1):210-216.
被引量:10
10
宋一苇.
后现代在中国:时尚的?还是批判的?[J]
.中国图书评论,2006,29(3):25-28.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607
1
王明娣.
深度学习发生机制及实现策略——知识的定位与价值转向视角[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61-68.
被引量:29
2
张燕,孟凡丽.
知识接受与意义建构交互融合:走向深入的学习参与及其实现[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43(1):53-58.
被引量:5
3
孙翠莲,钱秀清,刘志成,张宽.
面向医工类学生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14,0(7):13-14.
4
谢春艳.
论农村学校教师的智能结构[J]
.农业考古,2005(5):300-302.
5
昌羽绂.
体育理论课教师缺乏独特教学风格的原因探讨[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182-183.
被引量:3
6
成玲.
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中实践环节的策略研究[J]
.文教资料,2008(30):157-158.
7
苏媛媛,林颖.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孰是孰非[J]
.文教资料,2008(36):79-80.
8
陈敏.
教师的专业危机和专业发展[J]
.文教资料,2007(13):114-115.
9
段兆兵.
教学设计新基础——当代知识理论[J]
.现代教育论丛,2007(1):54-58.
10
张丽.
剖析要素主义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J]
.化学教学,2007(z1):25-28.
同被引文献
13
1
陈桂生.
“课程”辨[J]
.课程.教材.教法,1994,14(11):1-5.
被引量:22
2
黄甫全.
当代课程与教学论:新内容体系与教材结构[J]
.课程.教材.教法,2006,26(1):6-14.
被引量:32
3
廖哲勋.
论当代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J]
.教育研究,2007,28(11):40-46.
被引量:23
4
杨启亮.
教师专业发展的几个基础性问题[J]
.教育发展研究,2008,28(12):1-4.
被引量:30
5
张传燧,石雷.
论课程与教学论的本土化[J]
.教育研究,2012,33(3):82-86.
被引量:41
6
龙安邦,范蔚.
试论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兼论我国十年新课改的理论基础及其论争[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4(4):21-26.
被引量:15
7
王鉴,田振华.
从演绎到归纳:教学论的知识转型[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3(2):45-48.
被引量:21
8
黄甫全.
大课程论初探——兼论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J]
.课程.教材.教法,2000,20(5):1-7.
被引量:145
9
仲玉英.
传承与变革:20世纪我国课程本质观的百年历史影像——基于教育学经典教材的视角[J]
.课程.教材.教法,2013,33(10):3-9.
被引量:3
10
吴刚.
奔走在迷津中的课程改革[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3,11(4):20-50.
被引量:56
引证文献
2
1
韩晗.
用真心、真情唤醒学生的心灵——从学生心理为学生减负之心得体会[J]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20(4):22-23.
2
朱文辉,李世霆.
从学苏、仿美到本土化——新中国成立70年来课程与教学论发展的回顾与前瞻(下)[J]
.教师教育论坛,2019,32(12):44-4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马勇军,刘庆宇,姜雪青.
如何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课程论[J]
.课程.教材.教法,2022,42(12):53-59.
被引量:1
1
乔建中,冯媛媛.
关于新课改理论基础的争议[J]
.江苏教育研究(职教)(C版),2012(4):13-15.
被引量:4
2
郑志刚.
优化多种策略 实施有效备课[J]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09(6):18-19.
被引量:1
3
宁婷婷,吴永军.
对新课改理论基础研究中几个问题的反思[J]
.教育探索,2009(11):12-13.
被引量:4
4
常维国,艾安丽.
教学模式的选择与构建研究[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14,12(4):132-135.
被引量:3
5
吴黛舒.
教育变革中的教师发展问题[J]
.教育发展研究,2009,29(10):58-61.
被引量:10
6
高向英.
教师成长的“三个向度”[J]
.网络科技时代,2007(11):101-101.
7
张立伦,石军.
中国教育梦的内涵、价值与使命[J]
.教育探索,2016(6):116-120.
被引量:2
8
孙志楠,祝丽萍.
有效教学视角下外语教学中的师生可持续发展[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26(5):74-75.
9
黎刚.
优质数字化学与教资源共建共享策略探讨[J]
.教育评论,2015(7):117-119.
被引量:2
10
傅梅芳.
论教育目标的科学化[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24(3):6-9.
被引量:2
上海教育科研
2012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