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海河水利》
2000年第1期44-45,共2页
Haihe Water Resources
同被引文献11
-
1刘湘溶.忧患·责任·参与——关于如何培养公众环境意识的思考[J].湖湘论坛,2002,15(5):25-27. 被引量:5
-
2王杏玲.对21世纪大学生进行现代生态文化教育的探讨[J].湖北社会科学,2006(9):164-166. 被引量:3
-
3贾天杰.透视红树林[N].光明日报,2005-07-11.
-
4郭俊华.高校生态文化教育的探索[J].前沿,2008(9):160-162. 被引量:16
-
5陈彩棉.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和灵魂[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9(4):50-52. 被引量:14
-
6高旭国.大学生态文化教育要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0(3):68-70. 被引量:11
-
7胡晓红.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现状及途径探析[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1(8):113-114. 被引量:7
-
8张丽钦.生态文化教育应当摆在生态省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J].福建环境,2002,19(4):13-15. 被引量:2
-
9王鸿飞.浅谈国外环境教育[J].中国环境管理(吉林),2002,21(6):35-36. 被引量:6
-
10张全明.中国传统生态文化的几个问题[J].生态文化,2003(1):8-9.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52
-
1张继红.中国非政府组织法律规制问题研究[J].政法论丛,2004(4):13-17. 被引量:12
-
2邓嘉燕,洪瑾.论非营利组织的公益信息传播[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2):54-56. 被引量:5
-
3陈维佳.论非政府组织在扶贫领域的优势[J].贵阳金筑大学学报,2005(4):13-15. 被引量:8
-
4田屹.农村公共物品第三部门供给的制度保障[J].特区经济,2006(1):117-119. 被引量:3
-
5欧阳晓东,曾小龙.和谐社会背景下非营利组织的作用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23(5):93-95. 被引量:5
-
6沈茂英.试论农村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建设[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0):2260-2262. 被引量:26
-
7陈龙.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与扶贫工作[J].科技创业月刊,2006,19(10):96-98. 被引量:3
-
8黎尔平.NGO在中国人权事业进步中的作用[J].学会,2006(10):21-25.
-
9万俊毅,赖作卿,欧晓明.扶贫攻坚、非营利组织与中国农村社会发展[J].贵州社会科学,2007(1):35-39. 被引量:14
-
10钮莹菡.政府扶贫与NGO扶贫的比较[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6):187-190.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