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意思表示瑕疵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在民法的体系中,法律行为制度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意思表示制度作为法律行为制度的核心既是法律行为效力的根据,也是法律行为价值评价的基点,它保证了社会中交易安全的有效进行。但不是每一个法律行为都能顺利的经历成立并且生效的过程,其中,必然会有意思表示瑕疵的法律行为,这是难以避免的。那么,为了尽快确定意思表示及所为的法律行为的效力,就要制定一个有关意思表示瑕疵的效力规则。
作者 高媛
机构地区 华东政法大学
出处 《中国外资》 2012年第8期185-186,共2页 Foreign Investment in China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二级参考文献8

  • 1任景龙,胡清水.论民事法律行为的要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18(2):148-151. 被引量:1
  • 2扬华柏.论意思表示与法律行为[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18(4):75-76. 被引量:1
  • 3[5]马克昌.比较民法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
  • 4[德]卡尔·拉伦茨 邵建东 译.德国民法通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 5李双元 温世扬.比较民法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872.
  • 6[德]汉斯·哈滕保尔.法律行为的概念-产生以及发展[A].孙宪忠.民商法前沿(第1、2辑)[C].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 7[德]K·茨威格特,H·克茨.比较法总论[M].潘汉典.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 8张俊岩.事实契约理论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03,11(4):39-42. 被引量:9

共引文献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