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CISG损害赔偿制度中的可预见要求 被引量:3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按照CISG规则,可预见作为损害赔偿的成立要件,可预见主体仅限于违约方。在预见性判断上则采用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标准,实践中通常具体化为实际认识和推定认识。实际认识以个案中的信息披露为依据;推定认识则相对复杂,会受到违约方的商业经验、对受损害方的商业活动的了解、对货物的了解和贸易惯例等因素的影响。可预见的对象包括损失类别和损失程度,而所有的预见一般应以缔约时间为准,对缔约后修改的合同或长期合同,则以修改时间或具体交易的订立时间为准。
作者 刘瑛
机构地区 武汉大学WTO学院
出处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9-65,共7页 Journal of Guangdong Institut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基金 教育部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际货物买卖损害赔偿制度实证研究>(编号:09YJC820086) "武汉大学'70后'学者学术发展计划"支持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 1A.Komarov. The Limitation of Contract Damagcs in Domestic Legal Systems and International Instruments[A].Oxford:Hart Publishing,2008.

同被引文献6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