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教育中的日常交往与非日常交往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人的生活世界,就是人的交往领域,也就是人的教育领域。将日常交往与非日常交往引进教育学之中,在分析教育中的日常交往和非日常交往涵义基础上,提出教育从日常交往到非日常交往的演变过程的阶段,指出教育中的日常交往和非日常交往上的断裂,呼唤着二者的整合,使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协调。
作者
冯建军
机构地区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出处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3-17,共5页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ducation
关键词
教育
日常交往
非日常交往
社会生活
分类号
G40-052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55
同被引文献
40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4
1
衣俊卿.
日常交往与非日常交往[J]
.哲学研究,1992(10):30-36.
被引量:56
2
(匈)赫勒(Heller,A.)著,衣俊卿.日常生活[M]重庆出版社,1990.
3
[日]大河内一男等 著,曲程,迟凤年.教育学的理论问题[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4
[瑞士]赫梅尔 著,王静,赵穗生.今日的教育为了明日的世界[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3.
共引文献
55
1
吴万勤,张根.
社会关系网络视角下高校党员示范宿舍建设的微观思考——以云南民族大学为例[J]
.昭通学院学报,2022,44(3):16-23.
2
杨红英.
走向主体间性:和谐社会视域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
.学术论坛,2008,31(3):193-196.
被引量:4
3
王华女.
教育交往探析[J]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3,19(6):11-13.
4
彭树智.
阿富汗与古代东西方文化交往[J]
.历史研究,1994(2):133-149.
被引量:13
5
郑召利.
90年代交往理论研究述评[J]
.教学与研究,1999(10):64-70.
被引量:7
6
郑召利.
90年代以来我国交往理论研究概述[J]
.哲学动态,1999(4):10-13.
被引量:13
7
屠忠俊.
自我传播与大传播[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3(3):114-118.
被引量:10
8
李小娟,肖玲诺.
90年代日常生活批判研究述评[J]
.教学与研究,1998(7):49-53.
被引量:7
9
王萍霞.
走向主体间性的高校德育——高校交往德育模式初探[J]
.常州工学院学报,2004,17(5):79-84.
被引量:7
10
王萍霞.
交往:架起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桥梁[J]
.高教发展与评估,2005,21(2):61-65.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40
1
陈旭远.
关于交往与教学交往的哲学认识[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5):86-92.
被引量:50
2
衣俊卿.
日常交往与非日常交往[J]
.哲学研究,1992(10):30-36.
被引量:56
3
王攀峰.
教学与生活的关系问题研究述评[J]
.江西教育科研,2004(9):7-11.
被引量:5
4
刘良华.
改变教师日常生活的“叙事研究”[J]
.教师之友,2004(6):55-57.
被引量:4
5
张济洲,孙天华.
教育叙事:教师日常生活意义的呈现[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10(1):77-80.
被引量:1
6
王鉴.
论教育与生活世界的关系[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5(3):114-119.
被引量:51
7
谢妮.
想象的“生活世界”与真实的教育研究[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28-131.
被引量:2
8
岸根卓郎.我的教育观[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9
张传燧,赵荷花.
教育到底应如何面对生活[J]
.教育研究,2007,28(8):47-52.
被引量:66
10
金生铉:《理解与教育--走向哲学解释学的教育哲学导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39页.
引证文献
6
1
刘峰,杨秀芹.
大学教学中期望效应有效性的依赖:师生互为主动[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9):46-48.
2
刘慧群,雷鸣强.
全脑开发:一个优化教育交往的基本视角[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22(1):10-14.
被引量:4
3
杨秀芹.
师生关系的解读与重构[J]
.教育科学研究,2001(11):69-72.
被引量:1
4
杨秀芹.
悖离与超越——也谈教学中的师生关系[J]
.师资培训研究,2001(4):56-59.
被引量:1
5
王坤.
日常生活的教育研究[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5(5):93-100.
6
李银玲,于凤银.
试论师生日常交往蕴涵的教育价值[J]
.师资培训研究,2003(3):46-49.
二级引证文献
6
1
张清水.
对数学教育的认识与思考[J]
.三明学院学报,2002,20(4):154-156.
2
尚红卫,陈毅贞.
全脑开发——化学教学交往的归宿[J]
.教育探索,2007(7):46-47.
3
黄本笑,刘信信,邢俊瑜.
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探索[J]
.大连大学学报,2008,29(2):128-132.
被引量:11
4
张向侠.
期望效应在声乐教学中的价值与作用[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0,29(2):91-93.
5
吕军.
试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高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3(3):134-137.
被引量:5
6
瞿珏.
论全脑教育在数学问题教学中的运用[J]
.成才之路,2017,0(32):29-29.
1
盘幼初.
从“望、闻、问、切”谈班主任工作[J]
.卫生职业教育,2005,23(24):37-38.
被引量:3
2
孙爱娟.
班主任的人格修养与学生的心理发展[J]
.陕西教育(综合版),2008(10):20-20.
3
丁宇华.
有效的课堂从“倾听”开始[J]
.小学语文,2016,0(1):70-72.
4
孙传远.
寻找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J]
.现代教育论丛,2008(4):2-6.
被引量:1
5
扎西.
任课教师融入班级管理之我见[J]
.考试周刊,2014,0(99):177-177.
6
沈红梅,堵燕秋.
千思万行心花开——高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J]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2(8):19-19.
7
梁萍芸.
师生间的第一印象及其对教育的影响[J]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1994,20(0):87-90.
8
陈寿义.
透视与创意:教学设计的漂亮转身[J]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2016,0(11):56-58.
9
王秀贵.
全方位进行情感教育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J]
.中国校外教育,2007(3):4-4.
被引量:1
10
王丽华.
从美国教育技术学的演变看我国教育技术学的发展[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5(1):81-84.
被引量:1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0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