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国外科技动态》
2000年第1期11-13,共3页
Recent Developments in Science & Technology Abroad
同被引文献78
-
1高明海.纳米级粒径超微粒化通用装置[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1997(1):47-43. 被引量:20
-
2梁兵.结构型吸波材料研究[J].航空材料学报,1993,13(4):34-43. 被引量:4
-
3冉锐,吴晓东,翁端.稀土钙钛矿催化剂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J].稀土,2004,25(5):46-50. 被引量:27
-
4张立德.纳米材料和技术的战略地位、发展趋势和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0(4):4-6. 被引量:6
-
5曹辉.结构吸波材料及其应用前景[J].宇航材料工艺,1993,23(4):34-37. 被引量:18
-
6李萍,陈绍杰,朱珊,鞠树生.隐身复合材料的研究和发展[J].飞机设计,1994(1):29-34. 被引量:10
-
7何山,熊克敏.潜艇雷达隐身用吸波涂料研究[J].航空材料学报,1994,14(1):43-48. 被引量:9
-
8刘列,张明雪,胡连成,于翘.吸波涂层材料技术的现状和发展[J].宇航材料工艺,1994,24(1):1-9. 被引量:53
-
9李泉,曾广赋,席时权.纳米粒子[J].化学通报,1995(6):29-34. 被引量:143
-
10刘列,张明雪,胡连成,于翘.薄、轻、宽吸波涂层的优化设计[J].宇航材料工艺,1996,26(4):8-16.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14
-
1郭艳玲.纳米技术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发展,2004,4(2):57-60. 被引量:3
-
2王光祖.超微粉体技术发展展望[J].超硬材料工程,2005,17(3):37-39. 被引量:1
-
3李晓丽,张忠义.纳米催化领域的新材料与新技术[J].稀土,2009,30(5):90-94. 被引量:5
-
4李拯民.结核病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艾滋病的流行病学[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11):654-655. 被引量:127
-
5袁鹏群,郭葆玉.纳米技术在药物研究领域中的应用[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1,17(1):38-40. 被引量:13
-
6周敏,杨觉明,周建军.吸波材料研究进展[J].西安工业学院学报,2000,20(4):296-302. 被引量:12
-
7肖军,廖志忠.纳米材料和技术在空空导弹领域的应用和展望[J].航空兵器,2001,8(2):43-44.
-
8敖炳秋.浅谈纳米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汽车科技,2001(2):1-5.
-
9杨丽祥,陈逢凯,张艳诚.应用前景广阔的纳米材料[J].机械工艺师,2001(7):29-30.
-
10陈传俊,张志愿.纳米技术及其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2001,28(5):273-275.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206
-
1霍丽丽,高德杰,周衍慧.2011-2020年滨州市登记肺结核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22,20(5):243-247. 被引量:1
-
2汤涛,杨日耀.艾滋病合并肺结核64例临床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6,3(8):361-362. 被引量:4
-
3姜炜,吴学文,陈焱.HIV(+)/AIDS病人合并结核(TB)感染的研究进展[J].实用预防医学,2006,13(6):1636-1639. 被引量:5
-
4王茂先.纳米技术对现代社会的影响[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30(6):75-78.
-
5钱瑞芳.张家口市HIV感染和AIDS患者并发结核病状况的调查分析[J].结核病与肺部健康杂志,2013,2(2).
-
6阮鸣.纳米技术及其在中药研究中的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04,23(4):27-29. 被引量:2
-
7王健,温群文,陈辉,赵锦.326例肺结核病人HIV感染检测结果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4,31(2):256-257.
-
8林剑光.艾滋病合并结核病20例临床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10(22):58-58. 被引量:1
-
9胡王凯,李锦,娄广辉,何峰.钡磁铅石型铁氧体材料的研究进展[J].国外建材科技,2004,25(5):19-22. 被引量:3
-
10尹光芝.HIV与结核病双重感染[J].医学综述,2004,10(12):765-766. 被引量:11
-
1孙松滨.数学对科技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0,16(6):7-9. 被引量:1
-
2李建伟.热力学的形成及其影响[J].职大学报,2009(4):39-42.
-
3李蔚.批判性思维与科学进步——记历史上三次数学危机[J].科技致富向导,2012(30):175-175.
-
4余海若.21世纪的磁学引发信息产业革命——记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J].知识就是力量,2007(12):20-22.
-
5薛娇,武隆(摄影).甘为半导体王国的理论奠基石[J].中国科技奖励,2005(9):46-52.
-
6张中太,林元华,唐子龙,张俊英.纳米材料及其技术的应用前景[J].材料工程,2000,28(3):42-48. 被引量:191
-
7钱时惕.现代物理学与新技术革命——“从产业革命到信息社会”之二[J].物理通报,2005,26(10):7-10.
-
8金周英,白英.全球性的技术变化与商务模式的创新——酝酿中的第四次产业革命[J].未来与发展,2009,30(5):2-7.
-
9孙海斌,张新伟,李存,许军旗.浅析高校物理专业开设化学课程的必要性[J].吉林教育(教研),2010(1):12-12. 被引量:2
-
10陈安邺.迈步超光速时代[J].中国科技博览,2012(33):110-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