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作为政治沟通方式的“同心思想”:结构、定位和意义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同心思想"作为一种新型的政治沟通方式,不仅突破了政治沟通的原初涵义,而且还拓宽了沟通覆盖面,增强了沟通效能。"同心思想"是执政党和参政党在新形势下积极互动的结果,是我国党际关系发展的新阶段,是政治协商制度发展的必然逻辑,理论上实现了政党政治的知识增量,实践中对实现中国式民主政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
谢忠文
机构地区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党建研究所
出处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2年第2期61-68,共8页
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CPC Ningbo Municipal Committee
关键词
政治沟通
执政党
参政党
民主政治
分类号
D035.2 [政治法律—政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2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14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新华社专稿:《深化“毕节试验”推广“毕节试验”》[N],载《人民日报》2008年3月11日第4版.
2
周清.
试论人民政协政治沟通的机制性问题及其对策[J]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6):55-59.
被引量:5
3
李俊,项继权.
政治沟通:价值、模式及其效度[J]
.求实,2008(9):64-67.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
22
1
[7]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7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
2
.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
[美]迈克尔·罗斯金 林震.政治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4
[美]塞缪尔·P·亨廷顿 王冠华译.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三联书店,1989..
5
[美]赛弗林 坦卡特.传播学的起源、研究与应用[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
6
[美]卡尔·科恩.论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174-190.
7
[美]戴维·伊斯顿.政治生活系统分析[M].王浦劬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8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4-5,633
9
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498.
10
[英]丹尼斯·麦奎尔,[瑞典]斯文·温德尔.大众传播模式[M].祝建华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共引文献
11
1
戴建国,龙立军.
中国国内政治沟通理论研究综述[J]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64-68.
被引量:4
2
聂军.
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与应对:政治沟通的视角[J]
.襄樊学院学报,2012,33(3):25-30.
被引量:3
3
朱华桂,贾学军.
传统文化视角下的沟通管理架构体系研究[J]
.学术界,2012(9):109-117.
4
王宏武,王宏涛.
信息化建设在政协履职机制创新中的作用[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1(10):4-5.
5
郑芳.
浅谈实践育人视角下的高校辅导员工作路径创新[J]
.科学与财富,2013(4):11-11.
6
王可园,齐卫平.
提升执政党政治沟通能力研究[J]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3,35(3):56-61.
7
周丽.
公共决策事件中引发的政治沟通问题探讨——以“广州番禺垃圾焚烧厂选址事件”为例[J]
.科教文汇,2013(34):201-202.
8
郑石明,雷翔.
政策营销沟通的有效性分析——以凤凰古城“一票制”政策事件为例[J]
.湖南社会科学,2015(1):32-38.
被引量:3
9
张林庆.
转型期政治沟通背后的结构性因素探析——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的视角[J]
.阅江学刊,2015,7(3):120-123.
10
王艳,常婧.
公民政治沟通认知与政治认同关系研究——基于“中国公民政治文化”调查问卷的分析[J]
.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8(2):61-69.
同被引文献
14
1
骆凯.
新世纪新阶段巩固统一战线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途径分析[J]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4):25-27.
被引量:1
2
乔纳森·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M].邱泽奇,张茂元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457,472.
3
杨锐.
互联网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消极影响及其克服[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23(1):123-125.
被引量:3
4
景世刚.
同心同行,多党合作制度最鲜明的特质[J]
.四川统一战线,2011(7):18-19.
被引量:1
5
陈延武.
同心——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团结合作的历程[J]
.中国统一战线,2011(7):16-19.
被引量:3
6
林华山.
同心思想:统战文化的核心内涵[J]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13(6):72-74.
被引量:14
7
赵竹村.
从合作思维到“同心”思想[J]
.发展,2012(3):103-104.
被引量:1
8
张峰.
同心同向——论参政党的理想信念选择[J]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2):11-13.
被引量:1
9
曾庆洪,傅举庆.
政治定位、目标追求与实践应用——胡锦涛同志“同心”思想的多维解读[J]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3):28-32.
被引量:3
10
罗一民.
践行“同心”思想 助推“两个率先”[J]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3):4-6.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
1
管志利.
卢曼社会系统论视域下的同心思想[J]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1):48-50.
2
陈景聚.
论新形势下同心思想的理论内涵[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15(12):123-125.
1
陈胜兰,秦武峰.
和谐发展:执政党和参政党相互促进的路径选择[J]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5):39-42.
2
冯嘉方.
夫妻需要互夸奖[J]
.祝您健康,2003,0(8):37-37.
3
赵国军,范吉英.
发挥人大监督作用 不断提高审判质量——河北省行唐县人民法院与县人大积极互动[J]
.公民与法治,2015,0(7):38-39.
4
崔聃,张昊.
两种国际政治理论下的朝核问题分析[J]
.改革与开放,2011(10X):25-25.
5
导言[J]
.法治论坛,2011(3):1-1.
6
杨坚,刘自利.
海洋权益寸土必争[J]
.铁军,2013(4):32-33.
7
邹小云.
积极推进组织工作沟通的科学化[J]
.领导科学,2010(10):44-45.
8
江晨.
传媒与司法之博弈[J]
.法制与社会,2007(5):525-526.
被引量:1
9
迟爱萍.
大庆调研的点滴感悟[J]
.奋斗,2013(8):55-56.
10
田倩.
论宪法与刑事诉讼法之良性互动[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9,0(2):129-132.
被引量:2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2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