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7,共5页
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参考文献4
-
1无,赵新菊,甘良英,徐明成,左力.血液净化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建议[J].中国血液净化,2020,19(2):73-76. 被引量:9
-
2无,张萍,袁静,王沛,刘必成,刘章锁,徐钢,张春,蒋红利,付平,邢昌赢,韩飞,任萍萍.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关于血液净化中心(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控建议[J].中华肾脏病杂志,2020,36(2):82-84. 被引量:46
-
3无,江山平,黄明星,唐恬恬.磷酸氯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专家共识[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0,43(3):185-188. 被引量:51
-
4无,陆麒(翻译),许重远(审校).关于COVID-19的全球伦理考量[J].医学与哲学,2020,41(9):80-81. 被引量:4
共引文献99
-
1邹兆华,邓皓泰,冯钰,任慧莲,刘祯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基层医院血液透析室护士心理状况及应对方式[J].智慧健康,2020(20):19-20. 被引量:2
-
2唐芳,李梦婷,张留平,王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血液透析病人感染预防策略及思考[J].现代医学,2021,49(3):280-283.
-
3何虹,廖聪,王睿,吴婷,张娟,胡纯,水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例报告[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3):366-368. 被引量:5
-
4李成,孙晓旻,黄鑫,杜雪英,夏青,黎英,高新庐.COVID-19疫情期间基层医院血液透析中心(室)的防控策略[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0(58):256-258. 被引量:1
-
5李恒.传染病的负外部性重塑国家健康权体系[J].复旦国际关系评论,2022(1):130-150.
-
6崔诚,么雪婷,涂思琪,谢洁恩,李海燕,刘东阳.硫酸羟氯喹的临床药理学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20,25(2):221-226. 被引量:22
-
7赖学莉,郭志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下腹膜透析患者的管理[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20,21(3):273-274. 被引量:3
-
8陈林,成翼娟,蒋艳,张颖君,段棣飞,张慧,李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血液透析患者的应急管理[J].护士进修杂志,2020,35(6):533-536. 被引量:9
-
9无,陈江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并急性肾损伤诊治专家共识[J].中华肾脏病杂志,2020,36(3):242-246. 被引量:20
-
10无,江泓,唐北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遗传性共济失调患者管理策略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20,37(4):359-366.
同被引文献23
-
1谢冕.断裂与倾斜:蜕变期的投影——论新诗潮[J].文学评论,1985(5):43-51. 被引量:31
-
2黄浩.从“经典文学时代”到“后文学时代”——简论“后文学社会”的五大历史特征[J].文艺争鸣,2002(6):37-39. 被引量:30
-
3臧棣.后朦胧诗:作为一种写作的诗歌[J].文艺争鸣,1996(1):50-59. 被引量:72
-
4季棠.诗的朦胧与哲学的混沌[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12(2):65-70. 被引量:2
-
5杨匡汉.朦胧与后朦胧的诗与思——新时期诗歌潮流观察之一[J].当代作家评论,1993(5):108-116. 被引量:5
-
6吴亮.马原的叙述圈套[J].当代作家评论,1987(3):45-51. 被引量:147
-
7程文超.欲海里的诗情守望──我读张欣的都市故事[J].文学评论,1996(3):71-75. 被引量:19
-
8徐国源.批判“失语”与“朦胧”指征——中国朦胧诗派新论[J].当代作家评论,2005(1):100-103. 被引量:2
-
9赫尔穆特·施密特.全球化与道德重建,2001.
-
10温儒敏;赵祖谟.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2002.
引证文献6
-
1伍方斐.后现代欲望叙述的解构特征与当代文学的转型[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5,16(1):64-67. 被引量:2
-
2张治国,解浩.空镜子的美丽———中国后现代主义作家创作论略[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3):70-73.
-
3侯永杰.20世纪90年代文化语境中的先锋诗歌[J].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7(7):22-23.
-
4崔修建.“朦胧”:向复杂与深刻敞开的幽密暗道——先锋诗歌批评关键词解读之一[J].文艺评论,2009(4):50-54.
-
5丁琪.俄国形式主义与中国新诗潮──从朦胧诗到先锋诗的一种阐释[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7(3):28-31.
-
6鲍焕然.祛魅之后的“英雄人物”为何如此尴尬——中篇小说《沙家浜》产生的文化语境透视[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6(6):736-740. 被引量:3
-
1王战牛.作为审美的后现代主义文本[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3,16(2):73-75.
-
2王维.解构传统小说的“小说”——简析巴塞尔姆的小说《儿子手册》[J].学理论,2011(20):149-150.
-
3王青,肖延朵.《故事新编》的“后现代主义特征”[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6):205-208. 被引量:2
-
4张德明.新世纪诗歌中的后现代主义文本浅谈[J].南方文坛,2012(6):84-89.
-
5尚必武.南非文坛的怪杰 世界文坛的奇葩——论J.M.库切的创作历程与技法[J].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2):114-120. 被引量:1
-
6李敏.《押沙龙,押沙龙》中作者·读者·文本之间关系[J].文学教育(中),2014(2):6-8.
-
7谷野平.评霍克斯小说《维斯尔杰克特》中语言、文本和意义的不确定性[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8(1):49-53.
-
8温宗军.后现代主义与中国新时期文学[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25(1):51-54.
-
9李敏霞.论《故事新编》的反讽与戏仿艺术[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6(S1):311-315. 被引量:2
-
10李敏霞.论《故事新编》的反讽与戏仿艺术[J].河套学院论坛,2008(1):79-83.
;